来自 人才交流 2019-08-10 12:46 的文章

政协委员“出点子”如何用好本地人才

  8月7日,太原市政协围绕“关于在人才兴市战略中用好本土人才”举行协商座谈会。会上,针对“如何用好本土人才”,太原市政协委员、市政协调研组及政府各部门进行了交流互动,纷纷为进一步推进和深化太原人才强市战略建言献策。

  一名政协委员的问卷调查: 调整人才政策战略方向留住用好本地人才

  “作为政协委员和高校教师,每次听到自己培养的学生宁愿背井离乡,也要去挤北上广深那一趟趟拥挤的人生列车,心里五味杂陈,开始有意识地了解毕业生的就业意向,之后,越来越震惊于鲜有学生知道太原市的人才引进政策,力度如此之大的人才引进政策居然惠及不到学生。”太原市政协委员、中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朱向梅说,她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结合相关统计资料,对我省高校学生留晋意愿和动机进行了全面了解。

  山西晚报记者看到,在朱向梅的调查报告中,根据山西省统计年鉴的最新资料,从总量上看,2017年底我省高等学校共有80所,在校生规模将近80万,每年新招学生和毕业学生都超过20万人,其中硕博研究生8983人。其中仅有太原理工大学的一个自建一流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而太原市人才引进政策主要面向双一流高校学生,可见太原市现有人才引进政策较少惠及到我省高校学生。

  从生源结构上看,我省高校外地生源平均占比不超过30%,本地生源规模在70%以上。按照每年招生规模20万人计算,每年省内招生数为14万人以上,省外招生6万以下。

  从毕业生就业去向上看,我省本地生源留晋发展的比例超过50%,每年有超过7万名大学生留下来。外地生源中也有部分留山西的,但这个比例非常小,不超过10%,数量上不超过6000人。留在山西的学生,有超过半数选择落脚太原。因此,每年大约有3.8万高校毕业生落户太原,其中绝大多数是山西籍学生。可见,太原市高等学历的人才的地缘结构中以山西籍学生为主,施策应着重考虑本地生源的需求和意向。

  在我省高校学生就业意向调查结论中,山西籍生源比非山西籍生源留晋意愿更加强烈,实际留晋比例更高。山西籍生源比非山西籍生源更多考虑家庭因素选择留晋发展,薪资待遇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山西籍生源。

  朱向梅建议,太原市应调整人才政策的战略方向,应以吸引本地人才、留住本地人才为主。本地生源留晋比例、留晋意愿高,吸引成本低。“每年大约有7.6万太原培养的大学生、研究生留晋,其中3.8万留在太原发展。而且人才引进政策实施后,将会有更多的高校毕业生愿意扎根太原。相信经过几年积累,能够有效增加太原市人才数量和人口规模,优化太原市人口结构。”

  一个调研组的建议报告: 培育本土人才应建好“三支队伍”

  “去年以来,太原市大力实施人才兴市战略,狠抓改革,完善政策,人才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但在实际工作中,仍有不少存在的问题需要下大力气整改。”太原市政协副主席雷学东介绍,为助力人才兴市战略的实施,太原市政协将“用好本土人才”这一内容作为2019年重点协商议政课题,由市政协副主席带队,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组织政协委员组成调研组,开展了专题调研。调研组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对太原市用好本地人才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

  雷学东介绍,调研组发现,在人才培养方面,太原市目前存在着对本土人才培养缺乏整体的规划,工作的目标、重点、措施等不够明确等问题。还存在培养与使用脱节现象,衔接不紧密,学校的基础作用、企业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等问题。此外,还有培养的力度不均衡,对于党政干部培养教育的体系比较健全,对于企业管理人员和技能型、工匠型人才缺乏系统全面的培训。对企业、乡村有一技之长的技能型人才发现挖掘不够。

  在加强本土人才队伍培育方面,调研组提出建议,太原市应突出工作重点,进一步建好三支队伍:青年人才队伍,工程师、技能人才、优秀工匠队伍和本土企业家队伍。其中,在青年人才队伍中,加强爱家乡、爱太原的教育,搭建平台,强化保障,吸引更多的青年人学成之后返回太原就业创业。同时,放宽视野,把本省各地人才作为本土人才对待,利用省城的优势,吸引本省青年人才到省城参加建设。

  在工程师、技能人才、优秀工匠队伍中,关注一线,发现和培养更多的普通劳动者成为优秀人才,让更多的“小人物”有机会投身大事业,有信心成就大作为。在本土企业家队伍中,从“老板”、“企业主”中培育更多具有战略眼光、创新精神、经营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现代企业家,培育“小巨人”“隐形冠军”企业,增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劲和实力。

  政府举措: 对标先进城市将在人才培养、激励等环节全面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