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星记“中华扇艺创意创新人才培养项目”考察
近日,国家艺术基金“中华扇艺创意创新人才培养项目”进入考察学习交流采风阶段,将近半个月时间里,学员们走访桂林、苏州、浙江等地,对制扇技艺、工艺流程、艺术传承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考察与学习,获得了丰富的知识与经验……
广西桂林
2019年7月17-19日,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中华扇艺创意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的学员们前往广西桂林进行实地考察采风。
学员们首先前往了广西工美大师黄硕夫先生的公司——集扇斋。在黄大师的工厂中,学员们近距离地观摩了团扇的制作工艺,包括原料的选材、剖丝、贴面、包边、冲压、装配等各项流程,对团扇制作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团扇展览室中,大家看到了各式精品团扇。不同款式形制的团扇结合不同扇面材质,蜡染、扎染、苗绣、瑶绣、剪纸、贴秆、树叶雕等工艺制作出“插丝蜡染团扇”、“剖丝苗绣团扇”、“剖丝扎染团扇”、“插丝剪纸团扇”、“树叶浮雕团扇”、“团扇名片”等团扇,表现了截然不同的风情,也体会到了团扇技艺的精湛之处。
在与学员的交谈过程中,最让大家印象深刻的是,黄大师说,“传统的东西更需要创新,要不根本活不下去。”所以,现在他每天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思考如何创新,让团扇文化更好地发扬下去。这也是所有传统手工艺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黄大师的做法带给了学员很大的启发。
接着大家来到了邱广初大师的产品展示店面,探讨了团扇的另一种发展方向——出口转内销。邱广初先生从编织工艺起家,后与日本的团扇企业谋求合作,不断改良技艺,攻克难关,最终生产的团扇产品销往日本、韩国等地,在当地占有一席之地,现逐渐向国内市场进发。
从两位大师的经历中,学员们发现,不论何种发展方式,对于团扇技艺的传承与创新才是最基础的部分。只有自身“内功深厚”,才能以此为凭,走的更远。
中国扇博物馆+中国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
7月21日,学员们前往中国扇博物馆和工艺美术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
在上阶段理论课的学习过程中,学员们对于中华扇文化已经有了深刻的理解,此次去扇博物馆,正是理论结合实践的最好机会。在扇博物馆中,大家领略了各式精品扇子的魅力与源远流长的扇文化发展与传承,在各朝代中,扇文化的具体表现与其在文化生活中的地位与内涵。
在参观过程中,大家对于制扇中心的演变与全国名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博物馆中有对古时扇市扇街的复原样貌,让大家仿佛回到了当年吆喝卖扇的热闹场景。
接着,大家参观了工艺美术博物馆。华美的刺绣、精细的雕刻、典雅的瓷器等,琳琅满目的展区精品分列,让学员们目不暇接,赞不绝口。大家也从这些佳作中汲取到了自己的创作灵感,为作品设计积累了素材。
浙江省图书馆+博乐文创中心
7月24日,学员们前往浙江省图书馆古籍修复中心及博乐文创中心进行参观学习。
首先,大家前往了浙图古籍中心。在周主任的带领与介绍下,学员们开始揭开古籍修复的神秘面纱。古籍修复技艺是中国传统的一项技艺,主要用于书画、碑帖等的修复和装饰。古籍在经历漫长的岁月洗礼下,历经自然或人为的损害,导致千疮百孔、面目全非。
修复古籍也就是在修复历史、修复传承、修复文化,一本古籍的修复需要历经十数种工序,精细之极,甚至到了苛刻的程度,这也给了学员们极大地启发,毕竟所有手工艺都是这样的,所谓技近乎道,只有沉下心来去体悟技艺中蕴藏的真正内涵,才能有长足的进步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