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建设需要“内外兼修”
从古至今,“招贤纳士”都是实现民族振兴的重要手段。成汤任伊尹而灭夏;齐桓公任管仲而霸春秋;刘备三顾诸葛亮于草庐之中,以咨天下之事,鼎足而立于乱世。做好“人才”工作,建设人才强国,关键在于建好地方人才系统,而抓好地方人才建设的关键,在于以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进一步完善地方人才队伍建设,既要识得了人才,又要引得进人才,更要留得住人才,让“内外人才”同出力,为地方的发展固本强基,增添活力。
立足当下,避免本土人才“心灰意冷”。本土人才最大的特色就是拥有浓厚的家乡情怀。俗话说“生我者父母,养我者故乡”,家乡的一花一树,一草一木都是这些本土人才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最深刻的记忆。他们了解当地情况,面对“人情社会”,“乡邦情结”更容易以“接地气”的方式开展工作,有利于提高工作成效。因此,对待本土人才,我们不仅不能“视而不见,凉了人心”,还需要练就识别人才的“火眼金睛”。通过建立人才数据库,完善对本土人才的“追踪培养”。将每个学龄阶段的优秀的学子都纳入数据库,加强沟通交流,为愿意返乡的学子提供有力的学业支持和丰厚的生活待遇。
兼收并蓄,确保外来人才“热血高昂”。外来人才来到服务地,可能是“跨过山河大海,穿过人山人海”,他们具有当地没有的“文化血液”、“知识脉搏”,必将与“地方特色”碰撞出“灿烂花火”。相对本土人才而言,外来人才背井离乡来到新地方,开启新征程,虽然对当地情况不甚了解,需要时间来慢慢适应,但他们拥有艰苦奋斗的品格,奉献青春的热情,开拓进取的勇气,愿意为地方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这就要求我们地方政府在引进人才的工作中,要做好安置工作,提供优质服务,让他们更快的融入新环境,感受当地的“温度”,以建设“第二故乡”的态度,斗志昂扬的投身于地方发展。
共建共享,全面协调统筹“两个人才”。本土人才与外来人才对于一个地方的发展,犹如鹰只两翼,缺一不可,要想“鲲鹏展翅,翱翔天际”,就要相互配合发挥好各自所具备的优势,才能共建共享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家园。不管是本土人才,还是外来人才,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必须脚踏实地的工作,不能拿着“优厚俸禄”而“尸位素餐”。地方政府也必须增强统筹“两个人才”的能力,为他们搭好“舞台”,让他们尽情施展才华,在实践工作中得到充分历练,成为支撑起民族复兴的“脊梁”。(张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