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19-07-25 17:29 的文章

改革重建两年来,国防大学如何培养“打仗人才”(2)

  “联合战役军团指挥员战时主要指挥工作”课程教学结束后,陆军合成某旅一名旅长说:“这个版块‘研’和‘练’的比重高达70%,57个教学日,安排了12个专题、27项作业内容、4种作业身份、37项作业成果,强度之大、转换之快,难度之高、要求之严,超出我们的预料。”

  而指导教官制和小班化教学,是创新教学模式打出的“组合拳”。不久前,他们组织30余名高中级学员,赴部队开展现地教学。与以往不同,此次现地教学队伍多了郭武君、舒健等5名指导教官的身影。

  指导教官提前介入现地教学,给学员部署考察重点和研究题目点,让大家带着问题走出校门。一周时间里,指导教官跟随考察调研部队建设和练兵备战情况,并把考察调研情况第一时间融入教学。

  对此,指导教官组组长郭武君教授深有感触,“在向学员提供智力服务过程中,教官也受益匪浅,实践经历得到拓展,活力、动力、创造力得到发挥。”“指导教官制”教学模式推广以来,各课程板块教学内容持续动态更新,学员学习精准度和课程评价满意度显著提升。

  创新教学模式的背后,是他们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藩篱,全力推进教学转型的生动写照。新国防大学组建伊始,该校党委常委分别带队深入北京、上海、石家庄、南京、西安等地所属学院的教学科研一线进行调研,出台着眼建设世界一流综合性联合指挥大学,全力推进教学科研管理创新意见,围绕能打仗、打胜仗这一核心要求,以教学科研管理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主要工作的创新为突破口,带动学校全面建设发展水平整体跃升,为培养专业化联合作战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两年来,他们聚焦备战打仗加快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的一张张“路线图”,正在变成一份份“成绩单”。

  学校构建全新课程体系,新增与联合作战密切相关的新兴学科,重构战略班、联合作战指挥班、领导管理与指挥班等重要班次新型课程体系,学员平均满意度达90%。

  他们深化教学模式创新,在指挥员班实行全体系全流程全要素实战化指挥训练,加大想定作业、案(战)例教学、综合演练难度强度。全面推开“学讲研练考”教学模式,推行小班化、研讨式教学和指导教官制,提升指挥员专业化培养质量。

  学校深入推动理论创新,制定军事理论体系建设规划,设立研究军事、研究战争、研究打仗专项课题,高质量完成83本教程编写并进入教学试用。持续推进国家高端智库建设,两年来共研究上报各类决策咨询报告300多份,多份报告获得上级领导批示。

  学校组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带机关军事理论学习,开展全校性岗位练兵活动,邀请韦昌进、杨志亮等全军战斗英雄和“海口舰”等英模群体来校作报告,隆重表彰一批教战研战先进典型,武化战化校园环境,设立周一战备日,组织实弹射击和体能考核,学校备战打仗的氛围越来越浓厚。

  决胜战场

  习主席指出:“国防大学不是一般学校,培养对象不是一般干部,教员必须有几把‘硬刷子’。”

  名师支撑名校,名校造就名师。

  围绕“多出一些懂打仗的名师,带出一批会打仗的高徒”,他们把师资队伍作为立校之本、兴教之源,下大力增强专业素养、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

  在国防大学,“蓝军司令”李文可谓人人赞佩。党的十九大代表、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军队院校育才奖金奖……仅过去6年时间,李文就拿下12项“国防大学优质大课奖”。

  1990年,李文来到国防大学从事外军研究和教学,一干就是30年。作为中国最高军事学府的“蓝军司令”,他带领团队打造的专业蓝军,成为红军的强硬对手和难啃的硬骨头。

  “选择以外军研究为一生的事业,决不是逞一时之气,更不是长他人威风,锻造一支‘能打仗、打胜仗’的军队,必须把作战对手搞清摸透,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李文说。

  国防大学调整组建后,作为联合作战学院外军系首任主任,李文考虑最多的是如何提升我军打赢能力加强外军研究。去年4月,外军教学板块开设《马扎里沙里夫作战战例研究》课程。该课程在各班次教学中获得了学员的普遍赞誉,被评为国防大学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示范课。

  围绕建设“晓于实战、善教打仗”的新一代名师队伍,他们以“新时代国防大学人才工程”为依托,强力推进名师立校、名师立学、名师立教,下大力培养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名师名家,一大批后起之秀脱颖而出,汇入名师方阵。李海涛、傅达林、宋振国等一批中青年教研骨干已经在军内外小有名气,张啸天、李睿等一批新秀30多岁就站上战略班、指挥员班讲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