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19-07-20 06:45 的文章

为粮食安全筑牢科技和人才支撑

  本报讯(记者任璐)“我国用占全球7%的耕地、6%的水资源,养活了近20%的人口,这非常了不起。但也应该看到,耕地质量总体水平不高、土地使用不够集约规范、农药化肥过量投入等,都对粮食增产稳产、提质增效带来很大挑战。”日前在京召开的2019乡村振兴暨粮食安全战略高峰论坛上,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春生说。

  2019乡村振兴暨粮食安全战略高峰论坛由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主办。论坛上,围绕实施乡村振兴、保障粮食安全,来自政府部门、科研单位、行业协会等的300多位代表深入剖析问题、交流经验,为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建设粮食产业强国献计献策。

  “如何用越来越少的土地、越来越少的水资源、越来越贵的劳动力,生产出更多、更好、更安全的农产品,这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难题。”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咨询委员会委员柯炳生认为,要破解这一难题,关键要发挥三类人才的作用。一类是带领农民干的,包括集体组织带头人和企业家等;一类是农村电商人员等帮助农民干的;还有一类是培训职业农民的专家等。

  针对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会长尹成杰更加看重加强粮食功能区建设。他建议,要大力提高粮食功能区的现代化水平,重点巩固和提升主产区的粮食生产能力,防止粮食主产区滑向主销区,也要防止粮食平衡区滑向调入区。同时,要对800个产粮大县进行相应的扶持,增加种粮农民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夯实粮食生产基础。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要务,需要做四个方面的努力。藏粮于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科技支撑,在生物技术、装备技术、节能降耗、信息技术上寻找突破;制度创新,包括创新土地制度、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等;贸易开放,借助‘一带一路’做大合作文章。”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张红宇表示,归根结底,我们要在粮食问题上保持清醒认识和足够自信,中国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责编:赵茉钰、宽容)

人民日报客户端下载手机人民网人民视频客户端下载

 

推荐阅读

综合医改试点 解决百姓痛点  医改是一道世界性难题。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是深化医改的主攻方向。 自2009年深化医改启动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各地各部门协力同心,攻坚克难,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2015年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决定开展省级医改综合试点,鼓励…【详细】

人民日报看宁夏

为了乡亲脱贫,他赶回家乡(脱贫故事)  核心阅读 陈纪元是宁夏盐池县猫头梁村人。过去,家乡生态恶劣,他不得不外出“讨生活”。如今,生态好转了,陈纪元在外头也攒了一些钱,动了返乡创业的心思。他觉得,回乡发展好种植业,带着乡亲一起富,比一个人干工程强。在政府扶持下,他建立了创业示…【详细】

人民日报看宁夏

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走进宁夏吴忠  本报吴忠6月21日电 (记者朱磊、刘峰)6月21日,由中宣部宣教局、光明日报社共同主办的“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工程第九十四场活动在宁夏吴忠市举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社会政法学部副主任李林作题为《在依法治国中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讲座,…【详细】

人民日报看宁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