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19-07-19 10:38 的文章

贵安:文化交流谋合作山海之约赴未来

手牵手,同笔共书,绘就出的是高校之间交流合作的同心圆。

心连心,同愿共心,感悟出的是思想文化交汇融合的公约数。

肩并肩,同向同行,凝聚出的是深化双边经贸合作的新未来。

十一年跨越山海共携手,十一载凝聚共识同发展。

时至今日,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已成为中国与东盟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合作和人文交流的高端平台。

“待绿树成荫时,你来我家做客可好?”

坐落在花溪大学城里的座座高校,在全力打造全省高等人才智库的同时,不忘向世界伸出热情的双手,用青春、活力、热情向世界发出了最真诚邀请。

作为这场“国际盛会”的永久举办地,贵安新区大力发挥国家级新区对外开放的平台优势,自觉践行国家战略和全省使命,以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为契机,积极推动与东盟国家交流合作,在教育发展、人才培养、文化交流以及产业发展等方面创新发力,为世界在中国西部打造出了一个和谐、包容、开放的“地球村”。

……

我在贵安等您!

这既是一句暖融融的邀请,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这既是一个展示各高校风采的宣传窗口,也是一种国家级新区的使命担当。

……

花溪大学城里早已绿树成荫,贵安新区也已灯火璀璨,2019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教育合作破万里 互学互鉴总相依

7月12日,贵州大学明德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李锐锋正在忙碌着即将到来的2019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的相关筹备活动。对于贵州大学明德学院来说,今年的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期间,他们将迎来泰国宋卡王子大学参会代表。

泰国清迈大学,与贵州大学明德学院相隔万里,原本看似不可能有交集的两所学校,如今通过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这一平台成功地将双手越过山海、跨过万里,紧紧地牵在了一起。

与9个东盟国家的高校建立联系,与泰国5所高校达成框架协议。这是从2018年以来,贵州大学明德学院参加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取得的硕果。2019年年初,贵州大学明德学院成立国际教育学院,开启与国外优质高校的合作办学之路,而在此之前,贵州大学东盟研究院明德“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也于该校成立。

随着与泰国高校的不断交流合作,贵州大学明德学院朝着国际化办学的道路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目前,我们和清迈大学已达成交换生项目合作协议,从今年起两校会互派学生交流学习。”李锐锋介绍。

据了解,贵州大学明德学院希望通过和国外优质高校合作办学的模式,让本校的学生在校就能享受到国外的教育方式,实现国际联合办学的实际效果,从而提升办学质量。

“东盟国家既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同时也需要大量的人才,未来我们将在电子商务、土木工程等方面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积极向东盟国家输送人才。”贵州大学明德学院院长王颖华说。

王颖华表示,未来,贵州大学明德学院将充分利用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这个平台,加强同东盟国家排名前五的高校的交流合作,大力提升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为贵安新区乃至全省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教育合作,不仅在于教学模式上的互学互进,更在于文化之间的交流互通。

从2013年就开始参加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的贵州中医药大学,便是这两者有机结合的典范。今年,该校承办的第三届中国-东盟传统医药创新与发展论坛即将拉开序幕。论坛将推动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临床护理、中医养生方面融合与促进,充分展示贵州丰富的民族医药资源及发展成果,切实提升中医药文化在东盟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影响力,全面推动贵州中医药国际化发展。

“本届论坛除了有主旨演讲、专题培训、分享讨论、参观考察、技能展示等传统项目外,还增加了‘传承中医药科普展’,通过展示中药炮制、种植、加工、煎煮、剂型等,让与会嘉宾与我国古老的中医药文化亲密接触。”贵州中医药大学国际交流合作处处长奚锦介绍说。

多年来,通过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贵州中医药大学已与东盟国家的高校建立密切联系。据介绍,贵州中医药大学先后与泰国宋卡王子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菲律宾圣保罗大学等高校建立了交流合作,并在泰国设立了贵州中医药大学首个海外实践基地,通过学生交流、教师科研、学历深造等形式与东盟国家高校共同推动中医药文化发展。

未来,贵州中医药大学还将进一步融入中国元素、丰富交流载体,拓展交流形式,整合贵州民族医药自然资源、文化资源、教育资源、产业资源,通过师生交流、留学生培养等形式,推进与东盟高校的学术互动;并通过联手新加坡、泰国、印尼等中医师公会等机构,搭建平台,促进医疗合作,不断扩大贵州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打通心路求共识 筑巢引凤留人才

站在众多的同学中,行走在校园里,哪怕互聊家常,眼前的黄岐英都不会让你产生“她是一个外国人”的怀疑。

确实,在来到中国,来到贵安新区,来到花溪大学城贵州民族大学的这四年时光里,黄岐英已经把自己深深地融入到了中国这片土地。

“这四年,我目睹了贵州很大的变化,特别是旅游发展和交通的变化。”黄岐英说。

黄岐英来自越南老街,在贵州民族大学学习旅游管理专业,这个假期因为忙着准备汉语六级考试,选择留在学校继续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