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19-07-18 10:43 的文章

创新机制 规范管理 建立园区 培养人才 助力对俄

  如何借助于文化艺术的传播,推进文化建设、提高文化软实力,是我们文艺社科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依托我省独特的地缘历史优势,俄罗斯绘画与黑龙江省的艺术文化不断发展交融。“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有利于我省继续发挥对俄合作传统优势,深化与俄罗斯远东地区文化发展的全方位合作。作为历届中俄博览会期间的绘画艺术交流主体版块,中俄博览会国际油画展已经连续举办五届,展览规模不断扩大,模式不断完善。目前,随着我省历届艺博会、文博会的举办,哈尔滨国际油画交易中心的稳步运营,我省艺术机构同俄罗斯美术家协会及艺术家的交流范围在不断地增大。

  我省中俄文化艺术交流产业的现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从业人员艺术素养偏低。我省早期的俄画画廊从业者缺乏专业知识和必要的艺术创作经历,对美学的认知、对俄罗斯艺术的了解较为粗浅,无法将真正的俄画精品带入国内,从而影响着本地市场整体的审美观念。

  (二)艺术品市场体制不健全、经营结构单一。西方艺术品市场历经200多年的发展与积累,衍生出一整套完善的画家代理制体系与法律制度。画廊有一定数量的签约画家,经过培养与宣传包装,画廊将这些画家推向市场,使其成为名家,继而带动艺术机构的销售额度与名望。我省的艺术机构大都仍停留在倒买倒卖的经营层面,市场欢迎哪类作品便销售哪类作品,导致低价、虚价的艺术商品充斥中俄艺术品收藏市场。艺术品市场经营构架单一,不符合成熟的国际通行的艺术品经营模式,具有相对滞后的地域特征。

  (三)受众美育工作缺失。美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环,美育的根本在于引导、培养大众正确的审美观、艺术观,提高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由于美术教育存在短板,黑龙江地区艺术品市场受众专业知识、收藏理念、收藏规范存在明显缺失。

  (四)专业学术团队的不足。我省画廊业专业经纪人、艺术评论家较为稀缺,使得投资者较为盲目,而专业经纪人的缺失也使得艺术家的发展没有得到较好的市场运作,市场发展进入无序状态。

  未来中俄文化艺术交流产业的发展路径

  (一)创新艺术文化产业交往机制。紧密把握时代变迁、政策发展、市场变化,完善相关法规政策,为艺术文化产业的充分发展提供保障。利用我省区位优势,积极融合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赫哲族等少数民族的艺术文化与俄罗斯文化。打造中俄文化产业园、俄罗斯风情街等形式的产业园项目,维护俄式老建筑与城市整体风格规划。利用中俄博览会等对外平台,积极推动龙江艺术文化“走出去”,创新对俄艺术文化产业机制。

  (二)规范艺术交易中心管理。创新管理机制,规范交易中心经营秩序,常态化举办相关活动,对画廊的艺术发展、经营方式等进行指导,促进交易中心的整体发展。由政府引导出台相关政策,给予监督机构足够执法权,规范艺术中心的经菅行为。严厉打击画廊“知假卖假”的不良行为,创造安全有序且信用级别较高的艺术品交易环境。利用在俄罗斯丰富的人脉资源,引进精品油画,重新定位确立俄罗斯油画的学术高度与艺术品质真实性,将市场分层、分级、分价制度真正落实,树立本地区俄罗斯油画艺术品经营展示中心,提升品牌形象、学术地位。严厉打击滥用艺术家称号的行为。从长远利益出发讲求商业信誉,以规范化、专业化的运作机制引领市场走向。

  (三)建立园区完整产业链。对园区进行整体、统一的形象规划,走艺术衍生品、艺术商品销售、收藏级精品展示经营路线,打造艺术现象,策划俄罗斯艺术品的整体展示。艺术品与艺术商品结合,满足普通民众精神需求。产业园要能够涵盖各类型产业,除了艺术产业还包括艺术衍生品(与艺术相关的创意产品)及衍生服务(绘画作品的售后服务),能吸引更多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消费者,扩大消费人群。建立合理的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对消费者进行有意识的专业指导,以引导性消费带动产业链运转,对消费进行正确引导,提高消费水平,潜移默化地影响消费者的消费爱好、消费风气、消费知识、消费情趣。

  (四)加强人才培养。建立学术委员会,管理艺术品质的同时为各家机构的发展提供指导,引导画廊专业性经营。学习西方成熟的艺术产业经营范例,打造具有国际视野的第三方评价机构体系和艺术智库系统。通过专业性团队发掘优秀艺术家,并通过宣传推广、学术包装将艺术家推向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