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19-07-17 21:26 的文章

广西农职院:为乡村振兴培养实用新型人才

在乡村振兴战略中,高职院校如何作为?近年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积极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主战场,凝聚学院与社会力量,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拓宽学生实习和就业的渠道,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优势,学院加强与企业深度合作培养实用新型人才,多项教学成果获国家和自治区教学成果奖。

“校企合作在共同培养学生的同时也相互培养了教师和师傅,提高了校内教师和企业指导老师的教学水平。”学院负责人说,一方面,企业为校内教师提供了实践锻炼的平台,派老师去企业实践锻炼,让教师将理论知识运用于临床实践中,扎实和巩固专业知识,熟悉临床技能,为教学提供案例。另一方面,企业指导老师要来到学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讲理论课或作报告,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学生跟岗、顶岗或轮岗实习时指导学生,岗位成才。校内教师和企业指导老师相互交流实践经验,共同探讨理论知识原理,达到的双赢目的。学院探索现代学徒制,对推进工学结合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办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学院动物科学技术系与广西区内外企业不断探索举办各种校企合作班,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学生与企业接触的频率越来越高,学生参与企业的活动也显著增多,学生由原来单一的学校学习,变为向企业生产学习,向社会学习,向行业学习,向专业学习,学习内容丰富多彩,同时学生也及早选择未来主攻的方向,学习奋斗目标明确,提高了学习效果。同时也打破了传统教学枯燥无味、上课睡觉、玩手机的不良习惯,解决了学生“为什么要学习,为谁学习”的难题。

学院食品工程系开办食品类专业“现代学徒制班”,与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全面开展校政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促进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学院与东盟经开区签署校政企合作协议以来,积极探索并创新校政企深度融合的实现形式,围绕区域产业结构特色,逐渐形成集“人才培养、产业培育、研究开发”为一体的校政企合作联合体。在人才培养上,与东盟经开区开展订单式联合培养,开设食品加工技术专业订单班,为当地食品加工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解决技术难题,同时将生产项目转化为教学载体,服务教学。

通过多种校企合作模式,满足企业对人才的各种需求,学校与企业协商,企业需要什么知识、需要什么技能,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结合市场导向,注重企业需要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给企业培养出接地气的实用人才,毕业时学生就能适合不同的岗位需求,独当一面的开展工作,每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4%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