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19-07-17 17:38 的文章

高校布局新兴前沿学科 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新产业人才储备

大洋网讯 火热的暑期来临,广东省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工作同样正在火热进行。据广东省教育考试院数据显示,本省超30万考生能上本科。记者从湾区各大高校了解到,与往年相比,今年考生们可选择的新专业和学科明显增多,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和需求紧密结合的新兴专业受到欢迎。

今年2月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炉,提出要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这对粤港澳大湾区新兴领域的人才培养和储备提出了迫切需求,也为高校在重点领域的产业设置上指明了方向。

记者近日从湾区各大高校了解到,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深圳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等多所广东知名高校,紧跟粤港澳大湾区重点新兴产业的发展风向和机遇所设置的新专业,成为2019届高考毕业生的热门选择。湾区高校齐齐布局世界前沿科技、发力国际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产业、智力和人才的协同集聚效应已经初见雏形。

广州:

顶尖学者打造

世界前沿学科

广州的高等教育实力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中名列前茅。拥有以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为代表的众多高校,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地位和影响力可见一斑。

2019年,广州一众高校均有新增专业,包括人工智能、生物制药工程、生态学专业、智能制造等。其中华南理工大学更是新增广州国际校区,组成国内两院院士和发达国家院士在内的全球顶尖学者领衔的科研教学“梦之队”,新增专业的特点可以用强交叉性来形容。业内人士表示,湾区高校新增的学科布局靠拢世界科技前沿,突破传统学术组织架构,加强学科之间的协同创新。

高校布局新兴前沿学科 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新产业人才储备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效果图  

全球顶尖学者领衔“梦之队”

记者从华南理工大学了解到,今年新增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分子科学与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临床医学等招生专业,其中前4个专业集中在广州国际校区。

据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招生负责人介绍,该校区依托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以全球视野谋划科技开发合作,突出“高端、新型、特色”导向,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搭建国际化高水平科技成果孵化创新平台。目前,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已成立吴贤铭智能学院、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等4个学院及多个交叉学科研究院,并于2018年开始招收研究生,于今年首批招收400名本科生。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打造了由国内两院院士和发达国家院士在内的全球顶尖学者领衔的科研教学“梦之队”,如德国工程院院士Jürgen Caro、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迎军、中国科学院院士唐本忠、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杜如虚等,意在打造全球智谷。

强交叉学科解决核心问题

从新增专业的培养方向来看,这些新增专业尽管研究方向千差万别,但都重视对学生的创造精神和自我学习能力的提升。强交叉性可以说是新增学科的共同点。相关专业招生负责人表示,如智能制造工程、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共同特点就是均为交叉学科专业。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是人工智能与新兴制造的强交叉学科,通过智能技术(智能+)与制造的深度融合,聚焦智能制造领域的前沿科学研究,开展多学科联合攻关解决智能制造领域的卡脖子核心问题,培养智能制造的人才,支撑中国制造的提质提效。

在华南理工大学,通过机械工程、自动控制、电子工程、计算机等相关的学科,来支撑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发展。“这是一门强交叉学科专业,学习的课程内容比较丰富,包括传统机械工程的课程,如力学、机械设计、机械制造;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编程、深度学习是核心骨干的课程;对实践的要求很高,需有较强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会有实际的课题让学生动手实践。”

据招生负责人表示,这个专业培养有扎实理论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动手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敢于动手实践,有开拓精神。不管学生的基础如何,只要有积极的态度,积极参与培养的课程,经过四年的发展,相信都能有很好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而分子科学与工程作为交叉学科专业,涉及化学、物理、工程、材料、医学等相关专业的交叉融合。该专业实施既理又工的培养模式,培养能在新材料和高科技领域开展创新科研的复合型的学生,旨在为国家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