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19-07-14 05:15 的文章

深圳市人才联合党委多措并举激活基层党组织建

  这是一个诞生于改革开放窗口的非常特殊的党组织,它由人事档案在深圳市人才集团管理、分散在全市5000多家非公企业的1万多名流动人才党员组成。它的名字叫深圳市人才联合党委。

  面对流动人才党员数量多、分布广、流动性强、管理难度大的难题,近年来,深圳市人才联合党委围绕“贴近党员需求,创新管理模式”工作思路,充分利用深圳市人才集团平台优势,通过制度、宣教、考核、保障“四大体系”建设,不断创新流动人才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机制,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创新打通基层党建“神经末梢”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肌体的“神经末梢”。

  深圳市人才联合党委根据流动人才党员实际,按照党员居住区域、从事行业、兴趣爱好以及个人意愿,不断创新优化基层组织设置,夯实党组织基础,不仅依托人才集团业务点组建二级党委,分区域分行业调整党支部,还针对长期工作生活在外地、组织关系暂时不能转出的流动人才党员,专门成立北京、成都等外地城市党支部,党员就近参加组织生活,从而解决了流动人才党员管理不到位、组织活动开展难等问题。

  为加强流动人才党员管理力度,落实党建工作主体责任,市人才联合党委与市人才集团党委主体合一,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建立了共商共建共享工作机制,党建工作统一规划、统一部署,推动党建工作责任制全面落实,切实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引领作用。

  “市人才集团党委与市人才联合党委开展党建共建,人才集团党员全体参与到人才联合党委党建工作中,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力量。”市人才集团党委书记、市人才联合党委书记幸辉说,“集团除了选派优秀党员到联合党委部分党建基础薄弱的党支部担任书记外,其他近200名党员还作为党建指导员,每人联系1-2个党支部,督促指导基层党支部工作落实,提升整体党建工作效能。”

  梁炳骆,市人才集团下属公司深圳市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综合部副部长,现任市人才联合党委南山第4党支部书记。作为市人才集团的党员,梁炳骆在一年半的时间里,先后担任了市人才联合党委两个党支部的书记。回忆起去年1月刚刚担任党支部书记的情景,梁炳骆还颇有感慨,“第一个支部的党建基础比较薄弱,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找齐党员,给每一名党员打电话,一开始还因为是陌生电话而频频遭拒绝接听。”

  因为还有本职工作,梁炳骆都是利用下班时间和周末、节假日时间联系党员、组织活动。慢慢地,从不信任到信任,支部的微信群建起来了,组织生活也正常了,至少每季度一次的组织活动更是激发了党员参与的积极性。

  今年3月31日,在雄壮的国歌声中,中共深圳市人才宝安委员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宝安区党群服务中心召开,大会按照公推直选的办法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党委委员和纪委委员。

  作为市人才联合党委其中之一的二级党委,深圳市人才宝安党委成立于今年1月23日,是市人才联合党委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的一次有益尝试。人才宝安党委书记万虹介绍说,党委不仅通过公推直选选出“两委”领导班子,而且通过不断的探索创新,激发了党组织和党员活力,并与宝安区开展党建共建,加强流动人才党员教育管理。

  抓实党支部打造攻坚克难的战斗堡垒

  党支部虽小,却关乎党的建设“大工程”,抓实支部,是写好流动人才党建这篇大文章的关键起笔。

  如何让党支部吹响“集合号”、当好“小郎中”、用好“处方权”?市人才联合党委针对党员流动频繁、分散在不同企业的特点,从有利于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党组织活动开展、有利于“两个作用”(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三个有利于”出发,根据党员居住区域、从事行业、兴趣爱好以及个人意愿,按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爱好相同等条件,科学合理设置党支部,打造了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党支部。

  党委罗湖第8党支部,是一个主要由建筑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支部,现有党员35名。“支部的党员来自罗湖、南山、龙岗等行政区,分布的地域比较广,虽然在过组织生活时会带来一些不便,但大家因为都是做建筑这一行的,有共同的话题,非常愿意在一起。”支部书记吕永清介绍说。

  支部在党建活动中也充分发挥党员特长,成为一个具有鲜明“建筑”特色的党支部。他们无偿参与西藏察隅和墨脱县、广东博罗县等贫困地区一些项目的建设规划、建筑鉴定等,为当地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建言献策。支部的凝聚力不断增强,不少党员说:“8支部就是我们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