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18-11-13 11:14 的文章

两岸出版交流30周年 培养新的人才

两岸出版交流30周年座谈会现场。

出版,横跨海峡两岸的一道美丽彩虹。今年恰逢两岸出版交流3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节点,两岸出版交流30周年座谈会暨2018两岸出版论坛于日前在厦门举办。本次活动由九州文化传播中心、福建社会科学院主办,九州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承办,厦门外图集团有限公司协办。

两岸出版人回顾了海峡两岸出版交流30年的发展历程,总结两岸出版交流30年的成就经验,共商两岸出版交流未来合作前景,以便更好地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其中,两岸出版人较为一致的观点是:两岸出版界未来应该在人才、创意、信息、资源、物流等层面来加强交流与合作。

从相见恨晚到相互依存

“出版物是文化的基础载体。两岸优秀的出版物不仅承载着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也承载着两岸的共同血脉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九州文化传播中心主任王明鉴表示,作为两岸文化融合发展重要组成部分的两岸出版交流工作,不但践行了“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在两岸经贸文化交流与两岸学术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引领、凝聚与沟通作用,也给两岸出版业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与美好的发展前景。

回看30年的两岸出版交流,台湾图书出版事业协会理事长林洋慈说:“两岸出版人头10年见了面谈了话之后,总感觉相见恨晚,接下来的10年因友好合作而相知相惜,最近10年面对出版业转型和整体大环境影响,我想早已相互依存的两岸同行则是经常相互打气,共商合作对策以突破当前的困境。”林洋慈进一步提到,30年交流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止,主要在于两岸同宗同源、同文同种,两岸出版交流从最初的办书展、版权贸易、图书进出口,发展到合作出版、联合购买海外版权,甚至合资开书店、办物流等,交流合作的方式多样而紧密。

在合作出版方面,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表示,两岸出版人是“九二共识”的积极倡导者和践行者,是中华民族出版事业的坚守者,两岸出版界可以在双方的出版协会、编辑协会、发行协会的帮助指导下,共同策划、共同出版传承文化的出版物。

在两岸学术出版的合作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举例,标志性项目有《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繁体版,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与台湾中研院近代史所合作编写、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台湾图书出版的选题灵活、创意丰富,大陆图书出版人才众多、资源雄厚、市场庞大。”台湾图书发行协进会理事长林敬彬期望两岸图书产业携手合作、强项互补,整合双方资源,开拓华文图书出版市场的新局面。

人才交流中,大家对新生代有着更高的期待。台湾出版协会理事长陈恩泉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17年8月台湾新生代出版人研习班在北京举行,这样的人才交流,让台湾新生代出版人可以更好地了解大陆市场。陈恩泉期待以后有更多这样的活动,以便更好地推动两岸出版交流合作。

从信息互通到共建平台

今年2月,国台办等29个部门发布《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再次将“对台湾图书进口业务建立绿色通道,简化进口审批流程。同时段进口的台湾图书可优先办理相关手续”列入其中,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创业就业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林敬彬告诉记者,建好绿色通道这件事情格外受他们的期待,这能帮助台湾出版人更好地在大陆市场发展。

在两岸出版合作寻求商机、开发市场的过程中,无论是策划选题、编辑制作,或者是装帧印刷、营销企划,都需要十足的创意。台北市出版商业同业公会理事长卢钦政认为,两岸可以透过各类书展、图书交易会、书市、出版论坛等活动,进行图书出版的创意沟通,让创意无所不在,让创意充满在两岸的图书出版市场里。

“信息的快速与否、正确与否,攸关企业的盛衰荣枯。两岸图书出版产业,还应增进彼此的信息相通。”卢钦政说,信息相通包含国际图书销售、国内图书销售、海内外版权、海内外图书策划选题等。借由掌握信息以及信息相通,让两岸的图书出版产业,均能掌握第一手的图书信息,拥有最快、最新的商机信息。

谢寿光认为,两岸出版界应积极适应知识生产、传播、消费方式的变化,深度推进出版融合,精心构建两岸学术出版机构类别多样的专业化交流合作项目和平台。他建议两岸出版人致力于平台建设,促进两岸学术文化合作交流;在繁简字体数字转换技术,机器翻译,中文学术规范、技术标准研制推广,大型学术文献数据库建设,西方学术图书翻译出版等领域展开全方位合作;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展开学术出版合作项目。

闽南师范大学副教授万丽慧建议共建产学研中心,壮大华文出版。具体来说,就是两岸高校学者、学生和业界精英,组建出版产学研研究发展基地,针对华文出版面临的共同问题,如数字出版、国际化、学术出版等问题,做出有价值的产业研究和报告,供两岸出版产业相关业者共同参考,最终以壮大华文出版市场为目标。

从资源整合到版贸合作

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用“民族统一,文化为根,出版先行。中华文明五千年不断,出版业功不可没”来形容两岸出版交流在传承中华文化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回顾两岸出版交流30年,聂震宁认为台湾出版业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大陆出版业有启示意义,大陆丰富的出版资源、作家资源、广大的市场也是吸引台湾出版业交流合作的基础。聂震宁认为,两岸图书出版产业可以将资源进行整合与沟通,共同策划选题、共同采购国际图书版权等。

资源整合和联通是深度拓展交流合作的方式之一。“在内容方面,大陆的纸质书报刊资源已通过知网、万方、龙源等机构实现数字化,台湾的联合在线、城邦、远流等厂商在数字出版领域也均有开拓。台湾出版业实施的‘软硬结合’策略为两岸在数字出版和典藏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万丽慧说,台湾期刊论文索引系统、汉珍中文数据库、华艺在线图书馆等台湾数据库已经进入大陆市场,同时也有两岸关系数据库等大陆公司以台湾文献信息和数字文献典藏为基础开发的文献资源系统间平台服务大陆用户。

“在技术方面,出版业者应吸引在技术方面具备优势的非出版业者参与到两岸出版合作的讨论中来。”万丽慧说道。

卢钦政认为,两岸图书出版产业所编辑的图书各有特色,双方应加强版权的交流,大陆购买台湾的书籍,出版发行简体版,台湾购买大陆的书籍,出版发行繁体版。此外,双方亦可大量采购对方的图书,服务两岸的读者。

加强两岸出版业交流合作,将有利于满足两岸同胞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求,增进两岸同胞情感认同,维护好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园,推动两岸关系向前发展。福建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陈祥健表示,加强两岸出版业交流合作,可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和传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进一步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两岸出版界携起手来,合力共进,开拓创新,更将激发两岸中文出版的活力与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