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高新区打造优质人才生态环境
目前,苏州高新区通过创业周已累计落户项目635个,注册资本超过50亿元。2/3多的落户人才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其中博士占40%以上。
近日,苏州高新区举行2019年第二期“智汇苏高新”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项目路演“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专场活动。经过筛选,14个人才项目参加路演,获奖项目经认定后将列入区科技创新创业人才计划,最高可获得200万元的项目经费及相关创业投资。
7月初,苏州高新区举办了致公党江苏省委引凤工程创新创业大赛、创新苏州“AI智能+”智慧医疗领军创业大赛、“苏南科创杯”创新创业大赛等人才活动。数据显示,前10届国际精英创业周活动共有来自20多个国家的3000多名高层次人才参加了高新区分会场活动。苏州高新区通过创业周累计落户项目635个,注册资本超过50亿元,2/3多的落户人才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其中博士占40%以上,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7人、省“双创”计划24人、姑苏领军人才计划52人。
苏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区长吴新明表示,无论你来自哪里,只要创意和项目符合苏州高新区的产业发展方向,你就有机会在苏州高新区落地生根,实现创业梦想。人才的竞争力,决定一个地区的竞争力,苏州高新区将不唯地域、不拘一格,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地集聚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贴心服务引得人才来
杨培强,2003年创办上海纽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2009年成立苏州纽迈分析仪器股份公司,2016年挂牌新三板。苏州纽迈专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应用推广,经过10多年的发展,打破了高端低场核磁分析仪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实现该类仪器细分市场全国占有率第一,树立了国产科学仪器敢于争先、全球领先的榜样。杨培强是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获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江苏省“333”人才、苏州市紧缺高层次人才等荣誉称号。
杨培强说,公司在设立选址过程中,我与合伙人进行调研,了解到苏州高新区的硬件、软件、政务等环境非常有利于初创型企业发展。在企业发展中,每年都有相关领导登门与我们交流,在新三板上市过程中,苏州高新区相关部门给予上市指导和资金扶持。公司享受了租赁厂房价格优惠、税收优惠、科技贷政策支持、引才奖励等,企业员工享受到公积金贷款额度、子女上学等优惠。在苏州高新区指导和推荐下,公司申报并获批2013年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2014年江苏省成果转化专项等区、市级以上项目10余个,获批项目资助2690万元。公司陆续成立了苏州市低场核磁共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苏州市纳米空隙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核磁共振分析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博士后工作站等平台,完善了公司研发体系和人才培养平台建设。“苏州高新区是一个有温度的地方,公司的良好发展说明我当初的选择是非常正确的。”杨培强说。
苏州高新区上线“智汇苏高新”高层次人才智慧应用平台,探索“互联网+人才”工作新模式,推出“线上申办+电子认证”的“智汇苏高新”高层次人才电子服务卡,整合13类46项服务举措,提升人才服务的便捷度和满意度。举办创新创业大讲堂、主题沙龙、一日训练营等活动,培育“创业精英协会”“博士后联谊会”“太湖群鹰会”等人才团体,启动了“智汇苏高新”高层次人才会客厅,丰富人才活动形式,营造良好的人才工作氛围。
苏州高新区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启用后,将为区内高层次人才提供人才认定、待遇落实、项目支持等“一揽子”服务,定期收集国家、省、市人才创新创业的相关资讯和政策,供高层次人才咨询和参考,并提供法务、知识产权、人才招聘、投融资等方面的社会化服务。定期举办人才沙龙,方便高层次人才交流沟通。
统计显示,截至目前,苏州高新区累计集聚各类领军人才1200多人次。其中,国家级人才工程入选者84人,省“双创”团队12个,省“双创”人才80人,姑苏重大创新团队5个,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175人,区科技领军人才876人。
苏州高新区工委组织部副部长、人才办副主任陈毅坚表示,人才要引进来,更要留得住,“增人数”还要“得人心”。为此,苏州高新区出台《‘才聚高新智汇虎丘’人才引育工程的若干措施》,该措施覆盖面广、政策优惠、操作性强,对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特色产业人才、社会事业人才和产业基础人才等给出了优厚待遇。对重大创新团队可给予最高1亿元的项目综合扶持经费,对入选的创业领军成长项目可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成长奖励。
产业配套人才“如鱼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