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19-07-08 09:40 的文章

纵深·中国经济韧性在哪里①:深培人才厚土 涵

纵深·中国经济韧性在哪里①:深培人才厚土 涵

  数据来源:人社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和本报报道等

  编者按: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是中国经济的基本特质,也是中国经济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态势的底气所在。那么中国经济的韧性到底在何处?应该从怎样的角度和深度来认识这种韧性?

  一年800多万名高校毕业生,1.7亿受过高等教育和拥有技能的人才资源,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超12亿4G用户数,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近日,本报记者走访多地、采访专家,从人口、基础设施、市场和产业链等方面,深入观察中国经济的韧性,探寻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即日起,经济版推出“纵深·中国经济韧性在哪里”系列报道,今天刊发第一篇。

  

  中国有近14亿人口、9亿劳动力、1.7亿受过高等教育和拥有技能的人才资源、全球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1亿多个市场主体,有巨大发展韧性、潜力、回旋余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红利”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充沛的劳动力资源。2018年全国16岁至59岁劳动力人口总数达8.97亿人,占总人口比重64.3%。

  当前,“人口红利”进一步转为“人才红利”,积极效应正加速显现。我国一年大学毕业生有800多万人。同时,人社部2018年数据显示,我国技能劳动者超过1.65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4791万人。

  人口众多、人才丰富,是中国经济韧性巨大的重要因素。

  镜头一

  高技能人才,擦亮制造大国的智造名片

  “尺寸误差,小于1毫米,合格;平面度,小于1.5毫米,合格……”

  见到申世民时,他正在新产品试制车间,对一个不规则箱体部件做最后的测量。“尺寸误差,小于1毫米,合格;平面度,小于1.5毫米,合格……”

  “成功了。”等到全部参数检验完毕,申世民才松了一口气。根据原先设计,该部件腔体由拆分成的12个零件加工而成。可在实际操作中,精度始终达不到标准。难题交到申世民手里,他反复论证,在程序员的配合下,对着三维模型重新设计拆分方式,最终把零件整合成五大块,减少了加工工序,将误差控制在标准范围内。

  作为公司的高级工艺工程师,申世民已经在湖南长沙楚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了16个年头。从一线的铆工、焊工、钣金工做起,他先后担任过质检组长、车间主任。

  “当年在质量管控岗位上时,每反馈一个问题点,企业奖励5元钱。有时一个月内,光反馈问题和提出合理化建议,我就拿了1000多元奖金。”申世民说,“我已经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28项!”

  随着产品线的升级,如今楚天科技的产品越来越趋向于高端定制型产品,研发人员的原创设计多,对一线工人的试制水平要求也更高。“不但要懂加工工艺,而且要懂结构设计。”申世民说,“为此,我们时刻在学习和交流中。”申世民身边紧跟着的年轻人雷洪普,正在聚精会神地学习,再过一个月,他就要去德国进行技术交流。

  这几年,企业通过开展“工匠文化”系列活动,先后评选出包括大师级工匠、技师级工匠、工匠三个层次共160人,打造了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职工队伍。自2015年以来,楚天科技近50名员工在国家、省级技能竞赛中取得好成绩。这一批工人先锋、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正成为推动企业科研创新、技能改造的生力军。

  镜头二

  科技研发人才,提升中国创造的价值水平

  “用算法和人工智能解决工艺问题,帮企业创造真正价值”

  陈彬彬是阿里云工业大脑的主干工程师之一。“大数据推荐的参数,比我们常年使用的足足低了5摄氏度。这大数据靠谱吗?”拿到陈彬彬的报告,杭州中策橡胶工厂的一些资深技工提出了质疑。

  这位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博士,遭遇了“不信任”。不过,陈彬彬并不气馁。“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制造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我对此深信不疑。”

  中策橡胶是中国知名轮胎企业,陈彬彬所在的工业云平台,依靠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制造业企业提供服务。通过反复调研,陈彬彬和团队伙伴们发现了突破口——密炼。“密炼是轮胎生产过程中一道重要的生产工序,我们需要从这一环节中找出关键因子,提高良品率或生产效率。”陈彬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