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国际人才 助推海南对外开放
原题:引进国际人才 助推海南对外开放 ——我省引进国外(境外)人才工作述评
“海南给我的事业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平台。我的小儿子在海口出生、上小学,我和家人都有长期待在这里的计划。”海口市人民医院全科医生沈义扬是美国人,6月28日,在省委引进国外(境外)人才资源工作座谈会上,他认为海南的发展很有前景,也愈发觉得选择海南是正确的。
说起海南这6年间的变化,沈义扬感触最深的是,他们有更多机会参加国际会议、学术交流,这对一名医生的成长和一个地区的医疗健康发展都很有帮助。
处在新一轮发展阶段、持续扩大开放的海南需要更多国际人才的加入。国际人才连接着国际服务、国际项目、国际资本,人才的国际化程度越高,服务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的能力就越强。
一年多来,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和中央12号文件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国际人才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招商更注重引进外资,引才更注重引进国际人才。全省新增外资企业304家,5445名外籍人才来琼创业就业居留,他们活跃在旅游、教育、医疗、海洋、科技等行业一线,为海南建设发展注入更多“国际活力”。
畅通引才渠道,引进国际人才参与海南自贸区建设
“2018年7月我第一次来海南,这是一座空气清新、环境优美、人民友好的花园海岛,也是充满生机活力、正在崛起的经济特区。”乔治·斯穆特是20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如今,这位来自美国加州大学的顶级科学家,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博鳌国际医院学术顾问。他愿意把研究成果献给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助推海南健康医疗产业发展。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尽管海南自贸试验区、自贸港建设拥有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及后发优势,但短板之一是人才匮乏,尤其是产业人才和国际化人才缺口较大。
从国家层面来看,中央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建设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就是希望海南不仅自己发展好,更为国家大局作贡献。这就要求海南不能光打自己“小算盘”,更要打全国“大算盘”,而且要提高站位、扩大视野、立足全国、放眼世界,把引进国际人才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吸引更多像乔治·斯穆特这样的国外人才(境外人才)参与海南建设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4·13”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要支持海南探索建立吸引外国高技术人才的管理制度。今年召开的省委七届六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海南省委关于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全岛自由贸易试验区 为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打下坚实基础的意见》,又一次强调了引进国际人才的重要性。
海南不能与国内其他地区搞恶性竞争,不能通过政策洼地把资金和人才吸引过来。对国家来说,这是从左口袋换到右口袋,没有实际意义。海南要从国际上引进资本,并且力争人才的增量。
海南引进的国外人才和境外人才,不仅要服务海南,也要服务全球,这些人才不仅包括高学历高水平的国际高端人才,也包括境外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但引进国际人才是有政策壁垒的,不是一件随随便便的事,海南必须积极应对、精准施策,才能在海外引才竞争中占领一席之地。
这一年来,为了破除壁垒,省委、省政府加紧研究,开展国际人才管理改革试点,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全球人才招聘、服务管理制度,研究实施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探索外籍实用型人才来琼便利化,开展高端人才服务“一卡通”试点等,不断畅通引才渠道。
海南欢迎港澳台籍人才共享历史发展新机遇。结合港澳台侨有关的交流联谊活动、联系旅居世界各国的海南同乡、搭建“海南境外华侨工作站”,省委统战部积极向港澳台宣传海南人才政策。去年年底,我省制定出台了“惠台30条”,吸引240余名台湾青年来琼投资、创业、就业。
发展重点产业,推动国际人才与产业融合发展
市场主体是最敏感的。澳大利亚邱氏律师事务所在海口设立办事处,是因为海南值得投资,他们能在这里找到服务对象,开拓国际法律服务业务,努力让外企在海南投资有更大的安全感。
产业发展薄弱,市场活力不足,一个地方的发展就如同“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想要吸引外资企业和国际人才到海南来,最根本的还是要有产业支撑,有市场需求,这样才能给国际人才提供更多的就业创业机会,让人才来了有事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