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刘莉在全省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工作
在10月30日召开的全省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工作会上,县委书记刘莉代表县委县政府以《坚持融合发展 夯实治理根基 全面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题作了经验交流,受到了与会领导和兄弟县市的广泛好评。
据了解,近年来,大荔县坚持“1+”发展思路,把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程,通过基层党建与乡村治理高效协同、自治法治德治建设一体推进、产业支撑与美丽宜居融合提升,夯实了乡村振兴的基层基础,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升。
坚持党建引领,提升政治领导力。构建形成了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乡镇部门协同发力的工作机制,常态化调度工作、督促照单履责,并纳入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严督实查考责,保证了乡村治理事事有人抓、有人干;把干部配备优先、要素配置优先、资金投入优先、公共服务安排优先作为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先手棋”,不断强化涉农政策、资源和力量的统筹整合,确保了乡村治理重点任务的高效落实。
坚持固本培元,提升治理带动力。让乡村充满活力、和谐有序,是乡村治理工作的重要着力点。集中开展“村村达标、全面示范”创建活动,创新实施“113”乡村振兴人才工程和“165”村级后备力量培养计划,231名以返乡大学生为主体的人才进入村干部队伍,631名优秀人才作为村级后备力量重点培养,农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更加凸显;全面推进“七五”普法,扎实开展扫黑除恶、平安建设、《民法典》宣传等活动,建成了县镇村三级矛盾纠纷联合调处平台以及村组户三级综治信息化网络,301名网格长、2800余名网格员和1.1万余名信息员织密了群防群控责任网,全县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超过90%,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积极搭建县镇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建成新堡等2个乡村文化大礼堂和南龙池等16个文化大院,保护修缮乡贤名人故居,开展“家风家训进万家”、“最美大荔人”评选活动,崇善向上的社会风尚成为群众的自觉追求。深入推进新型殡葬和婚丧礼仪两项改革,村村成立红白理事会,厚养礼葬、嫁娶简办成为普遍共识。
坚持乐居舒畅,提升群众吸附力。一是实施产业兴村。全县发展时令果蔬46万亩、设施农业47万亩,建成省市级农业园区42个、县级扶贫产业园146个,特别是首位产业大荔冬枣种植面积达42万亩,水枣面积18万亩,品牌价值48.68亿元,带动各类经营主体嵌入“产加销消”利益联结链条,撑起了乡村振兴的“脊梁”。二是壮大集体经济。创新推行“党支部+集体经济+贫困户”等多种经营模式,形成“租金+薪金+现金”的“三金链接”分红模式,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全部清零,有效补齐了乡村治理物质短板。三是发展全域旅游。坚持“两山”理念,新改建“四好农村路”700余公里,建成环村林带170个、花卉村130个,“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模式全面推行,村级卫生室、文体广场、电商网点、公交通达实现行政村全覆盖,群众生活得更体面、更有尊严。依托美丽乡村建设,连续举办国际马拉松赛等国内外大型赛事以及“大荔春来早”、“金秋硕果香”等特色农耕节会,以休闲采摘、体育旅游为代表的美丽经济新业态成为大荔赶超发展新动能、群众增收新渠道,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总量、增幅均位居全省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