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20-08-05 09:37 的文章

中共聊城市委 聊城市人民政府 关于实施“水城优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省委关于人才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加快实施“人才兴聊”战略,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环境,推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现就实施“水城优才”工程、激活人才制度效能,提出以下意见。

  一、实施大学生“百千万”引进计划。从今年开始利用3年时间,开展百名博士、千名硕士、万名本科大学生来我市就业创业促进行动。下好招引大学毕业生先手棋,每年年初集中发布招聘计划,充分利用寒假招聘“黄金季”,集中引进一批优秀大学毕业生到我市就业。在北京、上海、广州等高校聚集城市设立人才工作站,开通“名校人才直通车”,畅通大学生来聊就业创业渠道。实施大学生“感知聊城·青春启航”行动,组织在校大学生来聊实习,参加创新创业等实践活动,感知聊城、宣传聊城、就业聊城。降低大学生就业、生活成本,实行生活补贴、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一次性面试补贴等政策。发放“水城人才交通卡”,免费乘坐市内公交车,有效期3年。

  二、实施专业领导人才“蓄水池”计划。设立专业领导人才“蓄水池”,从每年招引的博士、硕士和大学本科生中择优选调部分人员,作为专业领导干部后备人才培养和管理,其中表现优秀的直接纳入市县两级后备干部库重点培养,统筹安排到急难险重岗位和基层挂职锻炼,优先推荐参加国内外高端培训。博士工作满1年可安排正科级领导职务,达到最低任职年限可按规定择优选拔到副县处级领导岗位,特别优秀的可以破格提拔。对进入人才招录面试或考察环节,因岗位限制未被录取的,采取支持性便利措施吸引到我市企事业单位工作。打通人才流动关节,畅通不同类别、不同层级单位之间人才流动渠道,落实事业单位优秀人才提拔调任相应公务员领导职务制度,构建人岗相适、人尽其才、用当其时的人才工作机制。推动党政机关与国有企业、院校院所以及上下级之间专业干部交流,强化有发展潜力年轻干部的岗位历练、实践锻炼。

  三、实施人才回引“归雁兴聊”计划。敞开大门,以乡情乡愁回引各类人才回聊就业创业。我市以外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在职工作人员,具有普通高校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博士45岁以下、硕士40岁以下、本科生35岁以下,本人或配偶籍贯、出生地在聊城,或曾在聊城工作学习过,属我市急需紧缺人才的,按照“同级对口”原则予以即时回引安排,其中硕士可放宽专业条件,博士不受专业限制。对优秀领导干部或高层次管理、技术骨干,可按“一事一议”办理。开展“乡村振兴合伙人”招募行动,各类人才返乡创业的,担保贷款额度提高到30万元。

  四、实施高层次人才“举家引进”计划。引进高层次人才配偶,原属于编制内财政供养人员且符合调动条件的,可按照“同级对口”原则安排,1个月内办理随调手续;其余情况的,由用人单位妥善安排其工作,暂时无法安排的,用人单位可按我市当年最低工资标准的2倍,为其发放生活补贴,最多发放3年。其子女需在我市接受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的,及时办理转学入学。

  五、打造“选择聊城·‘云聊’就成”品牌。创新人才引进方式,采取灵活多样的人才评价办法,建立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拔机制。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创新实行的“云招聘”方式,提升固化为常态长效机制,加快打造“选择聊城·‘云聊’就成”信息化平台,充分发挥互联网高效便捷优势,打破时间、地域限制,缩短信息传递链条,实现线上岗位发布、政策推介、简历投递、交流咨询。引进“双一流”高校硕士、本科生,通过面谈确定进入面试人员,根据情况可实行网上面谈、面试,引进博士可直接网上面试、网上签约。

  六、设立高层次人才编制“周转池”。全市范围调剂不少于800名事业编制,设立高层次人才周转编制专户,用于引进各类人才,滚动使用,动态管理。已满编超编事业单位引进符合条件的人才,使用“周转池”编制办理入编。“周转池”实行“切块管理”,纳入专业领导人才后备库培养的,由组织部门管理;综合类人才由人社部门管理;专业人才由相应职能部门管理。对引进到企业工作并与用人单位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的,要求落为事业编制的,建立人员管理台账单列管理,原编制内财政供养人员保留事业身份5年,其他保留事业身份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