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人才计划?2020年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申报交流群筹备中
最近,很多海外的朋友与我联系,讨论回国发展问题。可能是海外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原因,有些朋友仓促计划,对国内的情况了解甚少。对此,我们围绕申请教职问题建立了多个交流群,从近期交流内容来看,主要围绕平台、团队、职称等与个人发展的关系,还有就是一些岗位的选择比较。
在申请教职的时候,大家会陆续发现,人才计划与教职大多关联紧密,例如在投递简历时,目标单位经过评估后可能会邀请申请国家/地方/单位的人才计划,不同的人才计划对应了不同的教职岗位,甚至获取教职岗位的前置条件是入选人才计划。我们曾经专门总结过各级各类人才计划、(点击标题查看),名目繁多,褒贬不一。另外,国内的政策变化都很快,估计一部分已经调整或消失了。
如何来理解人才计划呢?从实施部门的角度来说,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资源分配方式,因此设定了一定的门槛条件和政策导向;从申请者的角度来说,首先是实实在在的资源,无论是个人待遇还是科研支持,例如在教职申请方面,国内各高校科研单位的人才计划与申请海外教职获得offer提供的package没有太大区别。其次代表了一种评价方式,不同层面的人才计划知名度和认可度不同,因此带来的行业话语权和资源总量是不同的。特别是国家级人才计划,既是绝大多数高校科研机构的量化评估参数,也符合科研人员的利益需求,因此受到极大(过度)关注。国家相关部门近年来针对人才计划问题推出了改革措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现象。
另一方面,国家对青年学者的支持更加明显,覆盖面也越来越大。基金委杰青、优青名额分别增加了50%,尽管这两类属于人才项目而非人才计划,但也很有代表性和示范性。关注时代学者的朋友大概都了解,我们聚焦的主要是人才计划,特别是对青年学者职业发展有利的人才计划。其中,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是支持力度非常大,更是回国发展的朋友无论如何都要考虑的人才计划,有些朋友对这项人才计划概念模糊,在回国时间、申报资格、申报单位选择、公派问题处理上没有把握好,错失/浪费了申报机会,非常可惜。近几年,为了帮助大家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和申报经验,我们围绕这个项目每年定期组织交流群,聚集了很多朋友,群里的氛围都非常好,朋友们的评价都不错,每次听到大家上会或入选的消息,我也很开心。
今年,疫情影响不容乐观,申报时间和周期都有可能发生变化,需要密切关注!时代学者2020年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申报交流群已经在筹备中,人才计划申报早做打算是为上策,快来联系我申请加入吧。(加群请添加微信:sdxz0001)
往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