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第二中学等49所学校为首批厦门市竞技体育后
原标题:厦门市运动队办进校园挖掘体育明日之星
市体育局、市教育局领导为基地校代表授牌。(记者 李翔宇 摄)
7月28日,我市正式授予福建省厦门第二中学等49所学校为首批厦门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校,授牌仪式在梧村小学举行,市体育局、市教育局领导为49所学校的代表授牌。
今后,这49所基地校将分别为我市重点培养足球、篮球、网球、射击、体操、击剑等20个项目的运动员苗子。其中,厦门二中、厦门十中等14所学校将承担组建足、篮、排18支各年龄组别的市级运动队。未来,他们将代表厦门市参加全省乃至全国各类比赛。
体教融合
青少年体育发展的一条新路径
基地校通过“以点带面”的示范效应,将让更多在校生参与专业竞技体育项目,培养学生掌握1-3项运动技能,养成热爱运动、终身运动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基地校的模式将让在训运动员的文化课不断档,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有助于培养有知识有文化、体育专长突出的体育后备人才。
据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例如翔安巷西中学,射击项目是学校的传统体育项目,也是我市射击项目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重点输送单位,射击项目深受该校学生喜爱,已成为学校的一项校本课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学习射击,了解射击,教练也可以从中发掘有天赋的苗子。
创新创建
运动队办进校园的一种新探索
今年创新创建足、篮、排的甲乙丙三个组别18支市级运动队将由厦门二中、厦门十中等14所学校承担组建。也就是说,市级运动队已经办进校园,未来他们将代表厦门市参加全省乃至全国比赛。
市队校办具体是如何运作的呢?该负责人表示,以厦门二中为例,市竞体中心与二中共建运动队,在省运会比赛中,将以厦门二中为班底,代表厦门市参加男子甲组和乙组的足球项目比赛,在队伍组建过程中,厦门二中可在全市范围内选拔足球人才。同时,足、篮、排三大球都是团体项目,市队校办或市队区办更有利于打磨队伍,培养球员默契程度,从而提高竞技水平和成绩。
强上加强
创建学校体育特色的一种新办法
此次获批的49所基地校都是具备体育传统优势项目或体育成绩已有所建树的学校,拥有专业师资力量、训练场地以及不同年龄梯队的在训队员。如思明区湖明小学,就是省内屈指可数的蹦床项目传统校,在2018年省运会上,湖明小学的学生运动员,获得了7枚金牌中的4枚。基地校的创立,无疑使得专业化竞技体育资源更为集中,让体育传统强校“强上加强”,将帮助更多学校实现“一校一品”或“一校多品”。
此次获批成为基地校后,对于学校有哪些实际上的帮助?首先是人才更为集中,基地校将一专多能,成为市级运动队选拔苗子的主要来源;其次是师资更专业,市区两级训练单位将派出高水平教练员深入学校开展工作,指导培训基地校教练员,提高学校的训练水平;第三是经费更充足,市体育局每年将向学校拨款,用于教练员运动员伙食补助、劳务聘请以及场地建设、器材购置等。
【体育强校点击】
厦门一中
项目:游泳
老牌泳军 笑傲全省
游泳是厦门一中的体育强项,不仅比赛成绩好,还实现人人会游泳。(资料图)
厦门二中
项目:足球
百年足球 南方之强
厦门二中足球队在各级比赛中为我市争金夺银。(资料图)
厦门二中的前身——英华中学是我国最早发展足球教育、开展现代足球运动的学校之一。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福建省足球队和厦门市足球队的球员大都来自厦门二中,还走出了卓仁禧、洪伯潜2位会踢足球的院士。2013年以来,该校在全国赛中收获2次冠军、6次亚军、4次季军,几乎包揽省内各项赛事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