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第一、全国第五!漯河医专内涵式发展育国
学校国标代码:13780 省内招生代码:6237 中外合作办学代码:6236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漯河医专”)始建于1924年,是河南省较早进行西医人才培养的学校之一。学校六迁校址,七易校名,矢志办学,弦歌不辍。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正式升格为公办普通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漯河医专召陵校区校园风光
第三方评价机构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发布的2019中国高职高专排行榜,漯河医专在全国1256所高职高专中位列第五,为河南省高职高专第一名、全国医药类高职高专院校第一名。漯河医专在人才培养领域,厚积薄发,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向着更高质量、更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合格的医护人员,为服务人类健康交出属于自己的答卷。
植根沃土、厚积薄发,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漯河医专区位优越,位于中华汉字文化名城、中国食品名城、中原生态水城、豫中南地区性中心城市—河南省漯河市。经过近百年艰苦创业,实现了从善济医院护士学校起步,从职业中专到普通中专,再到普通专科的跨越式发展,并确立“一个目标,两个中心”(即实现“申本”目标,争创豫中南医学教育中心和区域医疗服务中心)发展战略,主动服务“健康中国”等国家战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目前,学校是教育部、卫生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教育部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河南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河南省职业教育特色院校。获批河南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文明校园等数十项省级以上荣誉。2018年学校成功荣获漯河市市长质量奖,是河南省首家率先导入卓越绩效管理的职业院校,开辟了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在我省教育领域应用的先河。
学校占地1540余亩,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拥有源汇、召陵两个校区。下设有3所直属附属医院,总床位3500余张;第一附属医院(漯河市中心医院)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第二附属医院为以骨科为特色的三级综合医院,第三附属医院为漯河市康复医院、豫中南残疾人康复中心。
面对疫情、逆行疾行,投身到抗疫第一线
2020年,我国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学校践行“培养合格人才,服务人类健康”的使命,勇担责任,迅速行动,选派26名医护人员积极投身武汉抗“疫”第一线,进驻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江汉方舱医院,成为教育系统最美“逆行者”,受到国家及省级表彰,其中有14人为抗疫火线入党。漯河医专三附院宋二军医生在妻子临近预产期之际,毅然写下了请战书主动援鄂,被授予“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学校康复中心医疗人员为匈牙利国际友人进行针灸
学校附属医院积极担负起本地市的疫情防控和救治工作,收治24名确认病例并全部治愈,占漯河市患者2/3。2000多名在校生、毕业生奋战在武汉、湖北及全国疫情防控第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医者的初心和使命。学校还向匈牙利友好合作学校埃斯特哈齐卡洛里大学和医院捐赠口罩2万只,体现抗疫的国际担当。
学校对全校1.5万名师生的疫情防控实行网格化管理,准确掌握情况并及时处置,精心组织开展在线教学和返校复学工作。副省长霍金花、省教育厅厅长郑邦山、漯河市委书记蒿慧杰莅校检查,给予高度认可和评价。
师德高尚、引育并举,师资队伍强劲有力
学校注重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优化、高效精干、充满活力、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师资队伍,形成一批在省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学科带头人,支撑学校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