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20-07-20 15:38 的文章

东北大学:自强不息、知行合一,产学研融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板块二:升学最关心

一、了解东北大学

主持人:东北大学是大家众所周知的一所知名高校,首先请您简要介绍一下学校基本情况。

袁雨辰:东北大学始建于1923年4月26日,是一所具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大学,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曾兼任校长。东北大学是国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2017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进入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行列。在近百年的办学历程中,东北大学始终坚持与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同向同行,形成了“自强不息、知行合一”校训精神。历史上,东北大学师生曾是“一二·九”运动的主力和先锋,在建设时期,学校先后研发出国内第一台模拟电子计算机、第一台国产CT、第一块超级钢等,兴办了第一个大学科学园,培育了中国第一家上市软件公司——东软集团。在技术创新、转移和产学研合作方面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

主持人:东北大学在学科建设方面有哪些特色呢?

袁雨辰:东北大学在一流大学建设进程中充分释放一流学科建设的带动辐射作用,已经形成了高峰引领,高原支撑,卓越促进,特色牵动,可持续发展的学科建设格局。产学研融合是东北大学鲜明的办学特色,在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工程类高校排名中,学校的企业经费指标得分99.9分,跻身世界20强。2016年东北大学输出技术成交额全国第一位,2017-2018年科技成果转化交易额全国高校排名第五位,入选了首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综合排名第四位。在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四大奖项中,东北大学6项成果获奖,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项。全国高校排名第九位。

主持人:今年学校是否有新增专业?

袁雨辰:东北大学2020年新增了工业智能、化学、土地资源管理、智能制造工程4个本科招生专业,为国家在基础学科、空间治理能力、先进制造业、人工智能领域积极提升人才培养支撑。尤其在近年来考生和家长非常关注的“智能”领域,东北大学继2019年新增人工智能、智能医学工程两个专业之后,今年又新增了工业智能、智能制造工程两个专业,充分体现了东北大学积极适应社会人才需求变革、努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责任与担当。

东北大学实施大类招生,新增的这四个专业分别是按自动化类、理科试验班、公共管理类、机械类进行大类招生,入学后再进行专业分流。各位考生和家长可以登录东北大学招生网获取相关专业类的详细信息。

主持人:很多家长和考生都比较关心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特色,请您为大家介绍一下东北大学的人才培养特色。

袁雨辰:东北大学的师资力量是非常雄厚的,有一大批像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外院士、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顶尖人才,而且这些高层次人才是亲自为本科生授课的,这也是东北大学人才培养的一个特色。

东北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展“本科卓越教育行动计划”,构建多元、普惠、个性化的培养模式,支持学生个性化、兴趣化、选择性学习,使学生的大学生活更加快乐、阳光、拥有更多的获得感,能够健康成长。比如说学校为学生量身定制了各种实验班、英才班、卓越班、本-博贯通班,我们以2016级的“郎世俊”自动化创新实验班为例,这个班级35名同学,科技竞赛获奖率达到100%,四级通过率100%,六级通过率97%,70%的学生保送至国内外知名高校攻读研究生。

东北大学在近百年的人才培养历程中,向社会输送了近30万优秀毕业生,其中培育中外院士70余人,在政府、企业担任重要领导职务1200余人。2019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结果中,东北大学有2位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有3位校友当选两院院士,全国高校排名第七位。

主持人:东北大学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有哪些举措呢?

袁雨辰:为每个学生提供创新机会、让学生创新创业引领校园时尚潮流一直是东北大学的不懈追求。在东北大学,每个年级的学生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科普节日:大一创意节、大二科普节、大三科技节、大四创业节,创新创业的种子已经播撒在每一名东大学子的心中。

在科研训练方面。学校成功构建了国家级、省级、校级、院级四级科研训练体系,全面推广探究式、研究性学习与训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