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20-07-13 13:51 的文章

四方英才聚 夯筑强市路——党的十九大以来克拉玛依市人才工作综述

  5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正式发布。

  这份被视为“一带一路”倡议行动方案的《指导意见》里,对西部各大省份进行了定位,其中,“支持新疆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形成西向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文化科教、医疗服务中心”的表述,奠定了新疆在西部大开发中的核心地位。

  而作为共和国石油长子所在地的克拉玛依,作为已具备超过1300万吨当量的油气生产能力、1600万吨的炼油能力的国家重要的石油石化基地的克拉玛依,作为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节点城市的克拉玛依,作为新疆北坡经济带核心区的克拉玛依,作为新疆北疆区域交通枢纽的克拉玛依,也迎来了生机勃勃的发展长卷。

  振兴的克拉玛依,求贤若渴;生机勃勃的克拉玛依,海纳百川。

  慎思笃行,方能瞻高致远。

  党的十九大以来,克拉玛依市聚焦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始终把人才工作放在发展大局中谋划和推进,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人才强市的战略基点,改革创新机制体制,构建了更加开放的人才工作格局,八方人才汇聚西部石油城克拉玛依,呈现出星火燎原之势,为我市社会经济全面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来自克拉玛依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年底,克拉玛依市人才总量达到了10.6万人。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比例占户籍人口(30.7万)的34.5%,高技能人才占技术工人总量的比例达到30.1%,人才贡献率达33.3%。

  其中,克拉玛依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中共有博士研究生49人,硕士研究生1465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人数占干部职工总人数的8.8%;全市企事业单位共有专业技术人员9153人,拥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专业技术人员1557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17%;全市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64人,入选国家重点人才工程3人、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专家12人(目前有5人正在公示阶段)、入选“天山青年”24人、入选自治区“天山英才”39人、入选自治区“天池计划”17人。

  通过油城英才选拔培养、领军拔尖人才选拔培养、创新创业杰出青年人才选拔培养等市级重点人才工程,克拉玛依市累计培养本土人才三千余人,其中领军拔尖人才45人、创新创业青年人才12人、首席技师8人。

  大视野 海纳百川引人才

  短短两年,周静的愿景正在一步步达成: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生殖医学中心的建立,实现了我市生殖医学零的突破,为一百多对夫妻带去了福音;在疆内开展了首次经阴道单孔腹腔镜手术,实现了腹部完全无疤痕的颠覆性微创手术模式的开启;中心医院孕产妇科正在成为北疆四地五师的区域医疗中心,克拉玛依及周边孕产妇危急重症和妇科肿瘤患者基本实现了就地就近救治,妇科微创手术、恶性肿瘤根治术等吸引了乌鲁木齐等周边一些患者到克拉玛依就医,克拉玛依中心医院妇幼中心的学术地位和声誉,以及在北疆的影响力正在一步步扩大……

  毕业于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的周静是医学博士,原是广州南方医院著名妇产科专家,曾两次援疆,擅长妇科良性、恶性肿瘤、妇科内分泌疾病、女性不孕症以及盆腔脏器脱垂性疾病的诊治和各种妇科恶性肿瘤的根治性手术等。

  援疆经历中,边疆地区妇产诊疗水平的薄弱让周静生出到新疆发挥才干、支援提升边疆医疗水平的想法,处于北疆中心、拥有老牌三甲医院——市中心医院,人才政策好的克拉玛依进入了他的目光,“想做事,需要平台,需要团队,更需要政府的支持,而克拉玛依,刚刚好。”

  如今,身为中心医院妇幼中心(妇科、产科、儿科、新生儿科)主任的周静,每天忙得像陀螺,但他却欢喜,克拉玛依这片广阔的天地,给了他施展才华、成就事业的无限空间……

  和周静一样,受我市人才政策吸引,在北京工作已经9年多、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油画专业的研究生叶城咏回到了克拉玛依,作为文化艺术类专业人才,33岁的叶城咏在我市文化产业人才极端缺乏的情况下,受到了行业重视,并在市文化馆有了自己的工作室,对于未来他早有规划:联合克拉玛依的文化人士,担负起承上启下的重任,为繁荣克拉玛依的文化事业作贡献。

  周静和叶城咏,只是克拉玛依市众多引进人才并在克拉玛依市实现事业和个人发展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