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20-06-26 21:25 的文章

招商局蛇口党委副书记刘伟: 综合发展模式是招商蛇口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原标题:招商局蛇口党委副书记刘伟: 综合发展模式是招商蛇口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2019年,是招商蛇口成立40周年、也是公司整合上市后走过的第四个完整年度。在此背景下,招商蛇口提出了“综合发展模式”的理念,并将其列为企业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2020年,正是招商蛇口践行这一发展模式的关键起步时期。招商蛇口的前身“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有限公司”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发源地,孵化并培育了以招商银行、平安保险、中集集团、招商地产等为代表的知名企业。

在这样一个关键时间节点上,招商蛇口提出的“综合发展模式”拥有怎样的具体含义?招商蛇口提出这一发展模式的核心意义和具体路径是什么?

6月17日,在上海举行2020年第六届中国产业园区大会上,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了招商蛇口工业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总经理刘伟。他认为招商蛇口成立发展所经历的40年间,从过去的招商蛇口和招商漳州开发区的政企合一,到现在一系列的政企合作,逐渐摸索出以“前港-中区-后城”三位一体的综合发展模式,通过港、区、城的有机融合、协同发展形成了产城融合的生态圈。

“蛇口模式”的最新诠释

《21世纪》:招商蛇口现如今提出的“综合发展模式”具体是指一种怎样的模式?

刘伟:现在的国际形势、国内形势在不断发生改变,现在的国际形势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运行不确定性上升。而从行业的情况看,市场背景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过去的纯粹的快周转模式已经到了发展的瓶颈期,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城市发展的体量和面积都是有限的,无限制的快速增长是不可持续的。存量和增量并重、开发与持有运营并重,更重质量和效益是大势所趋。并且城市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会衍生出许多新的需求,综合发展可能会成为一种趋势。面对新的形势,在能力、跨越周期和稳健前行方面,选择打造城市复合业态,需要我们做出调整,应对新的不确定因素。

具体来讲,“综合发展模式”是招商局根据招商蛇口,以及我们已有的产业新城综合发展总结出的一套模式。我们对蛇口模式最新的诠释,应该说就是“前港-中区-后城”的模式,其是一种独特的港口、园区、城市三位一体综合发展模式。

通过港、区、城的有机融合、协同发展形成产城融合生态圈。整个生态圈内,涵盖了产业、商业及其配套的城市功能以及生活、休闲、文化、娱乐等服务设施,把生产、生活、生态的内在联系协调一致,实现宜业宜居、有机共荣的生活场景。这是一种生态圈式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更是一套以市场化方案实现城市和园区运营的空间发展模式,为城市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活力。

同时,“前港-中区-后城”也是一种不断升级的模式,从早期的临港工业区到现在的现代化城市功能,在这个过程中它是不断演进的。甚至演化到现在我们在向全国各地输出这种模式的时候,“前港”都已经不是纯粹的港口概念,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演进成了“信息港、物流港、数字港”等概念,在这些“港”的基础上去做城市的综合发展。

《21世纪》:在综合发展模式中,有哪些具体实施的路径?

刘伟:综合发展模式将是招商蛇口面向未来40年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公司通过全生命周期产品体系,为空间赋能并且持续迭代,从而引领城市升级,带来片区土地价值、空间价值、运营价值的不断提升和最大化。

我们会按照快周转(T+3)、阶段性持有运营(T+10)和片区综合运营(T+30)的三类发展策略组合产品线,其实就是长期、中期和短期的投资有一个组合,形成合理配比的有机整体,兼顾短中长期业务发展的节奏需要,进而实现公司长期良性可持续发展。总的来说就是“保障T+3增量、严控T+10增量,优化存量,平衡中发展T+30业务”。

产业园区业务为招商蛇口护航

《21世纪》:产业园区业务在“综合发展模式”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刘伟:园区作为产业发展的载体,从过去、现在到未来,都承担着产业集聚和创新升级的先锋作用。招商蛇口是创新基因的继承者,产业园区的开创者,产业园区业务贯穿了招商蛇口的发展历程,塑造了招商蛇口的创新生态。

随着地产行业从增量时代向存量时代转换,行业竞争愈加激烈,产业园区业务从根本上可以为招商蛇口带来源源不断的生长力,以优良的抗风险能力为公司护航。2019年,招商蛇口园区板块营收破百亿,迈上新台阶。这与我们定位于“中国领先的城市和园区综合开发运营服务商”,以及坚持综合发展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