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20-05-11 16:53 的文章

加快推动大连高层次人才工作发展

    加快推动大连

    高层次人才工作发展

    董仲磊,法学博士,大连海事大学高级经济师,西宁市社科联副主任,中组部团中央第18批博士服务团成员,入选青海省“千人计划”、大连海事大学“星海工程”教师培养计划。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省市课题10余项,多篇调研报告、资政建议得到省市级领导批示。

    / 董仲磊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发展战略高度,放眼国际国内两个视阈,运用历史、现代和未来三个维度,对聚才、育才、养才、用才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人才篇”,是我国人才事业发展的基本遵循,对于推动大连高层次人才工作发展具有深刻的理论指导价值和重要的现实引导作用。日前,由大连市委组织部,西宁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大连海事大学等单位有关人员组成的7人调研组,通过实地调查或座谈访问形式,对青海、北京、江苏、山东、广州等地高层次人才经验做法进行了总结。借鉴他山之石,对比分析大连的人才工作,对于推动大连人才强市战略的实施有着积极的意义。

    青海等五省(市)高层次人才工作经验做法

    一是工作立足点在政策。立足实际,为高层次人才工作顶层设计提供组织保障;主动作为,最大限度争取领导和有关部门支持;抢抓机遇,借势完善高层次人才政策配套,让政策产生更大的“溢出”效应。比如,青海省构建起以《青海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意见》为统领的“1+2+3+x”升级版人才政策体系,为高层次人才发展保驾护航。

    二是工作支撑点在平台。抓阵地建设,形成产学研一体的高端阵地格局;抓高层次人才建设,建立高端人才库,呈现既有领军人物又人才辈出局面;抓宣传建设,形成一批有影响力平台和高端人才局面。比如,北京市打造两个“发展极”(中关村科学城和未来科技城),集聚一批高端研发基地和一批新型研发机构,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事业发展平台。

    三是工作着力点在成效。配套政策全面,顶层设计长远,提高人才工作权威性,激发高层次人才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服务中心、服务大局,提升服务地方发展能力。比如,山东省全力打造拴心留人的服务高地,全面推行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员制度,建设人才服务专线,实施人才安居工程,用优质服务展现人才工作实效。

    四是工作生命点在联动。突出“上联”,对接中心工作,准确把握市委决策,找准工作定位;主动“下联”,健全组织体系、创新方式方法、拓宽服务渠道,实现互动;积极“外联”,加强与省外沟通联络,积极参与交流座谈、典型做法分享。比如,江苏省建立博士联谊会、留学回国人员协会等社会组织,定期组织座谈、交流,为人才互动协作创造条件。

    青海等五省(市)高层次人才工作启示

    一是高层次人才工作的战略定位是人才兴市。城市的发展,离不开高层次人才的智力推动。近年来,大连在深入各单位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积极赴外省发达地区精准学习取经,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路径选择,也取得了积极的成效,特别是还借助海创周平台吸引海外人才。但相较而言,大连尽管高层次人才工作起点高、基础好,但发展后劲不足。因此,大连高层次人才工作要认清自身位置,主动作为、自我加压,要有紧迫感和使命感,积极作为、勇于担当。

    二是高层次人才工作的保障是政策支持。完善的配套政策,不仅可营造尊重人才的氛围,而且能够提升城市的公认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一直以来,大连都很重视高层次人才工作,也出台了系列的配套政策,吸引了一大批人才留连创新创业发展。但比较而言,大连的现行人才政策仍不够灵活,各类高层次人才留下来、引进来的数量还不足,社会上尊重人才的氛围也不浓,人才服务保障的精细化程度还不够,人才工程落实的连续性和持久性也要一以贯之。因此,尽快完善配套政策无疑成为高层次人才建设的突破口。

    三是高层次人才工作的优势是机制创新。创新是发展动力源,人才体制机制创新能够大幅度加速人才工作发展。大连在推动高层次人才体制机制创新上做了很多有成效的工作,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但对标而言,大连现行人才工作方式方法仍过于传统,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力度还有提升空间;逐级晋升、按部就班仍是人才发展基调,人才评价体系和人才流动机制还有突破领域;当前分配制度没有完全体现高层次人才价值,激励手段有些单一,高层次人才发展的动能没有完全释放出来。

    大连市高层次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