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添了把火”,AI创企4月融资超20亿,但盈
4月才过半,已有至少5家AI创企密集公布了亿元级融资消息。
其中,第四范式融资2.3亿美元,思必驰获融资4.1亿元人民币,AMR机器人研发商灵动科技融资超过1亿元人民币,拖地机器人云鲸科技获得来自源码资本、字节跳动领投的亿元人民币融资,晓多科技连续完成B+轮和C轮两轮融资,资金超过2亿元人民币。
进入二季度,疫情肆虐全球,宏观经济低迷的形势下,AI创企融资却出现回暖迹象。多位分析人士、从业人员对时代财经指出,尽管融资回暖,但企业盈利仍然困难,“落地”和“全球化”成为2020年AI创业的重要关键词。
这些拿下投资的AI公司各有特色。其中,融资金额最多的第四范式,核心优势在于推荐系统,主阵地为“智能获客”,协助客户线上智能运营。公司创始人戴文渊曾是百度凤巢系统的负责人,也在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担任过主任研究员。
苏州AI企业思必驰则定位对话式人工智能平台,此次融资轮次为E轮,主要强化IoT、车联网等优势物联网领域。灵动科技和云鲸科技均为机器人公司,前者为制造业、物流行业客户提供2B机器人及解决方案。
可以看出,近期AI行业不论是2B,还是2C业务,通用型技术平台,抑或垂直解决方案提供商,资本都在各个领域纷纷下注,创业项目“雨露均沾”。
这样的热闹并不容易。1月31日,艾媒数据中心统计数据显示,在经历了五年飞涨后,2019年,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融资热情已经大幅降低,交易量和交易金额均急剧下降。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受宏观经济影响,资本市场整体遇冷,资本逐步理性并有向头部企业聚集的趋势。
但今年一季度AI行业一级资本市场回暖,撑起了行情。据华秋创服统计,一季度国内硬科技领域的投融资共有53笔。从所属行业看,人工智能行业19起,占比第一。在“新基建”7大领域中,人工智能及场景应用的基础建设,是消费投资的主战场。
“AI行业不像前两年疯狂炒概念了,但我感觉热度还在。”一名资深AI行业投资人对时代财经表示,“机构会看更加务实,能够落地的项目,主要集中于机器视觉在工业、安防等场景的应用上。”
从技术层面看,上述人士表示,今年不太看好NLP(自然语言处理),因为时机还没有到。其认为,知识图谱是个很好的方向,但能落地和发现应用场景的从业者太少。相比之下,他对机器替代人效的项目最为看好,但需要具备底层技术的硬核团队,“这个赛道是Winner takes all(赢者通吃)”。
深度研究院院长、人工智能学会会员张孝荣对时代财经表示,因为新冠疫情的影响,今年全球的科技投融资活动会受到一定影响。不过,他预计,2020年AI创企的融资走势会先降后升。一季度最低,二季度逐渐回升,三季度略有反弹,四季度趋向正常。
由于新基建的扶持,投资界对于AI这项技术的价值认知将只增不减,人类社会迈向更高的机器智能的大趋势不会改变,AI领域的投资活动将继续活跃。
AI创企深尚科技副总裁沈阳对时代财经表示,在整体融资走势趋冷的情况下,AI走出独立行情,一是因为新基建背景下,技术驱动经济,疫情阻断人员流动,中小企业降本增效,AI创企是较好的标的;二是不同于新基建5G等持续高投资领域,AI经历了前期确定场景应用,以及数据积累的阶段后,将成指数型增长,是风险投资介入的良好机会。
百炼智能创始人&CEO冯是聪告诉时代财经,今年一级市场投资会更加谨慎,可能会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有价值的公司融资更容易,没有核心壁垒、核心价值的公司可能会比较艰难,这是市场的自然选择的过程。”
“落地”是2020年AI创企最重要的关键词,所谓“落地“,即技术能够满足实际需求。
疫情期间一些非常规场景,为AI发展创造了特殊的应用窗口,也催生出一些新的潜在机会。张孝荣认为,包括医疗健康产业、智能客服、在线教育、远程办公、大范围多场景人员排查、高空防控、大数据分析与预测、远程处理多样复杂问题等场景,都有望带给AI行业新的发展空间。
智能化物流平台快兔物流CTO周鲲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强调了创业过程中AI项目落地的重要性。“理论和概念改变不了行业,没有实际落地、不能结合应用场景的技术是空中楼阁。能够提效降本、客户体验好,才是技术应用的关键要素。”他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