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20-04-16 15:29 的文章

景德镇:为陶瓷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广阔空间

景德镇:为陶瓷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广阔空间



陶溪川夜市(UCN供图)

  景德镇在线讯(王宠 程曦)“我们的孩子就要上小学了,疫情防控期间我们能及时享受相关人才政策吗?会不会影响孩子入学?”近日,刚刚入职景德镇学院的王学文和罗月娥博士夫妇联系了市招才引智局(景漂景归人才服务局),表达了因疫情引发的担心。了解情况后,该局当即与珠山区委组织部、区教育局等单位进行沟通,帮助他们落实相关人才政策,确保他们的孩子在疫情解除后能顺利就读。

  这只是我市服务人才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思想,始终坚持“环境+政策+平台”的模式优化人才生态,为各类人才在景德镇创新创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尤其是充分利用深厚的陶瓷文化底蕴、世界最完备的手工制瓷产业体系,吸引了来自全国乃至世界的陶瓷艺术家、陶瓷创业者和能工巧匠前来。

  提升环境吸引人才

  “建设国家试验区,是一项庞大而系统的工程,需要的是大量各层级、各类别人才,特别是陶瓷专业人才。”市招才引智局(景漂景归人才服务局)人才服务部部长陈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环境是吸引人才的先决条件,好的环境,能为景德镇吸引来更多的人才和资源。近年来,我市不断创优政治环境、发展环境、社会环境,城市形象、美誉度不断提升。

  在创优政治环境上,我市以“虚拟机构、实体运行”模式设立了市招才引智局、景漂景归人才服务局,负责统筹全市人才职能、政策、资金、项目,实现人才政策“一个口子报、一个口子出”,已累计接待人才来访近3000人次,解决问题100多个。注重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建立了市领导联系服务专家和“景漂”“景归”人才制度。在创优发展环境上,从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棚户区改造,到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实施一批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建设项目,再到打造“双创双修”升级版,打出一套优化环境的“组合拳”,整个城市从建设到管理、从形象到功能、从面子到里子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在创优社会环境上,对外,积极推动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新闻联播等中央主要新闻媒体前来调研采访“景漂”“景归”现象、宣传报道我市的人才工作成效和创新举措;对内,组织市属媒体统一开设专题,推出了30多位“境外景漂”系列报道……

  完善政策留住人才

  政策,是留住人才的坚实基础。为留住人才,我市下大力气实施机制改革,出台“3+1+X”人才政策,并推出专项政策。

  实施机制改革。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出台了《中共景德镇市委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及其分工方案,对人才使用管理体制、人才引进集聚战略、人才培养发展平台、人才评价激励机制、人才服务发展环境、人才优先发展格局等6个方面提出了重要改革意见,对编制、住房、医疗、税收、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列出了具体行动目标。

  出台“3+1+X”产业人才政策。从平台建设、金融扶持、财税奖励、生活保障等12个方面提出支持政策,从制定孵化载体、推动对外交流、落实养老保险等15个方面制定了实施细则,形成了“1+N”政策。根据“1+N”政策,“景漂”在子女就学等方面可以享受市民待遇甚至超市民待遇。“景漂”杨红平来景创业21年,带动就业200余人,按原有政策,他的子女不能就近进入市属学校就读。“1+N”政策出台后,他第一时间递交了申请,成为首批享受该政策的“景漂”。

  推出专项政策。根据人才群体结构多样性的特点,我市出台了促进陶瓷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景漂”贷、“人才”贷、职称申报条件放宽等若干专项配套政策,满足了不同人才的具体需求。以“景漂”群体为例,针对他们最为关注的职称评定问题,出台了只要是在景创新创业或者缴纳社保的“景漂”人才,在参加职称评审时可以不受户籍限制的宽松政策,使他们可以更安心地留在景德镇从事艺术创作。同时,针对人才群体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推出了“景漂”贷、“人才”贷政策,给予免担保、贴息优惠政策,最高额度达到50万元。截至目前,已累计向38位人才发放贷款1148万元。

  搭建平台聚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