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20-04-11 18:42 的文章

重磅!中央出台第一份要素市场化配置文件 有何深意?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今日正式公布。作为中央第一份关于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文件,《意见》的出台有何深意,未来在哪些领域有重大突破?经济日报记者就此专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

  记者:中央为何要专门出台文件构建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

  答: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名义印发《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是中央对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进行总体部署。《意见》明确了要素市场制度建设的方向和重点改革任务,对于形成生产要素从低质低效领域向优质高效领域流动的机制,提高要素质量和配置效率,引导各类要素协同向先进生产力集聚,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大意义。

  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是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市场体系的内在要求,是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意见》出台,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的重要举措。

  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客观要求。

  目前,我国商品和服务价格97%以上由市场定价,但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发育相对滞后,影响了市场对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的发挥,成为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的一个突出短板。

  要素市场化配置是解决我国经济结构性矛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途径。从破除无效供给来看,就要加快形成市场决定要素配置的机制,释放错配的资源,这就要求建立要素初始配置的纠正机制,促进要素合理流动;从培育新动能角度来看,要建立促进要素自主有序流动的机制,提高要素宏观配置效率,共同支撑实体经济发展,形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是让要素活力竞相迸发、使经济充满动力的重要保障。扩大市场配置要素的范围,就是要让企业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来配置要素资源,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激励效应,充分发挥生产要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提高要素质量,实现优化组合。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发展已经到了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阶段,激发各类要素活力对于尽快转向创新驱动发展十分重要。

  记者:《意见》在制定过程中有何总体考虑?

  答:要素市场是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现代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实践中由于不同生产要素属性不同,改革进展差异很大,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一方面要整体上扩大要素市场配置范围,加快发展要素市场;另一方面也要根据不同要素属性、市场化程度差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充分发挥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的作用,分类施策、循序渐进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

  生产要素与商品的属性不同,例如劳动要素附着在劳动者个体身上,土地要素天然带有一定公共性,要素市场建设不能完全等同于商品市场的建设。在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既要不断扩大市场决定要素配置范围,培育市场交易平台,又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健全制度规则,完善政府调节与监管,引导各类要素协同向先进生产力集聚。同时,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减少政府对要素的直接配置,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金融机构改革,确保各类所有制企业通过竞争等市场手段平等获取要素。

  为此,意见提出了推进要素市场制度建设的总体要求,从各要素的共性出发,为从整体上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明确了方向和原则:一是市场决定,有序流动。二是健全制度,创新监管。三是问题导向,分类施策。四是稳中求进,循序渐进。

  记者:数据为何纳入了生产要素的范围?

  答:生产要素的形态随着经济发展的时代特征不断变迁。土地、劳动力是农业时代重要的生产要素,之后资本成为工业时代重要的生产要素,还催生出技术、管理、企业家才能等更多生产要素。随着信息经济发展,以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资源正在朝着生产要素的形态演进。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时指出,“网络信息是跨国界流动的,信息流引领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信息掌握的多寡成为国家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互联网经济时代,数据是新的生产要素,是基础性资源和战略性资源,也是重要生产力”“要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数据已和其他要素一起融入经济价值创造过程之中,对生产力发展具有广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