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20-02-24 04:34 的文章

为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提供有力的人才技术智

  2020年2月10日贵州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誓师大会上,提出要坚决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确保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稳定脱贫。这为全省各级各部门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指明了方向。高校是人才聚集的宝地,是脱贫攻坚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贵州理工学院作为省属理工类本科院校,应充分发挥专业学科和人才优势,为全省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技术支持和智力支持。

  在人才培养上主动作为,为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知识经济时代最有价值最稀缺的资源。在贵州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的关键时期,人才越来越成为贵州参与地区竞争、实现“后发赶超”的特需资源。高校作为高层次人才的聚集地,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中,要重点抓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方面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做好人才组织选派,选派政治素质高、业务精湛的行业专家和驻村干部,同时做好选派干部的政策支持和保障工作。近年来,贵州理工学院选派了16名高层次人才赴贵州省黔西南州、水城县、台江县等地挂任职务;选派5名高层次人才作为地方科级副职人选;先后选拔13名青年教师,分赴遵义市红花岗区、湄潭县复兴镇,担任驻村干部或“第一书记”,选派29名科技特派员赴地方开展科技扶贫。2019年与贵州省自然资源厅在纳雍县和赫章县开展了“百名志愿服务送基层,走村入户携手助脱贫”活动,受到当地群众的好评。

  另一方面要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人才成长路径,按计划保证人才对脱贫攻坚的长久支撑和持续输送。在国家和省的有关人才政策下,出台自身的优惠政策和工作体制机制,实施精准、高效、务实的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鼓励、引导更多高层次人才参与贵州各级各类重大项目、重点产业研究和服务,深入贫困地区提供管理服务和技术支持,带动贫困地区共同脱贫致富、创新创业,让更多的科研成果(团队)走进贵州、了解贵州、落地贵州,形成“智汇贵州”,助力贵州跨越发展。近年来,贵州理工学院先后组织7批博士服务团前往全省各贫困县、乡(镇)、村开展产业扶贫和技术指导,积极推动农村产业技术升级和发展。

  在技术服务上主动作为,为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长久之计。2018年全省农村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农村产业革命的“八要素”,即产业选择、培训农民、技术服务、筹措资金、组织方式、产销对接、利益联结、基层党建。“八要素”是系统思维,是科学方法。技术服务要借鉴先进地区、先进企业的管理发展模式,严格每一个环节的技术标准,保证产品质量符合市场标准。“八要素”中是技术服务是高校大有可为之处。

  2019年我省明确提出以茶、食用菌、蔬菜、生态畜牧、石斛、水果、竹、中药材、刺梨、生态渔业、油茶、辣椒12大特色产业为主攻方向,12位省领导领衔推进特色产业发展。高校要围绕贵州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帮扶贫困地区在产业技术升级改造、攻克产业技术难题上做文章,把科研论文写在贵州大地上,为贫困地区产业发展作技术上的支持。贵州理工学院的教师团队充分利用自身学科专业优势,为贫困县、乡(镇)开展了系列技术支持工作。如,帮助铜仁进行何首乌产品深加工,帮助水城县进行玄武岩开发利用,帮助湄潭县优化茶产业技术,为湄潭县复兴镇茅台村茶叶开展茶米果酒研制、茶多酚提取工作,帮助关岭自治县进行刺梨农产品深加工,在台江县积极推进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示范,在湄潭县观音阁村设立人居环境整治示范项目等。

  在贡献智慧上主动作为,为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产业是乡村各项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农民持续稳定脱贫、实现乡村振兴,需要持续强大的智力支持。从近年来,贵州高校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的效果来看,存在与定点帮扶县在具体谋划上不够深度吻合,帮扶工作还不够系统全面,高校提出的不少规划与项目落不了地,或者缺乏持续性,校县配合还需强化,帮扶靶向还不够精准,工作创新力度不够,成果不够明显等问题。高校必须正视问题的存在,早发现问题,早解决问题,赢得主动权。

  近年来,贵州理工学院教师团队充分挖掘当地资源,为贫困地区积极贡献自身的智慧,“智慧旅游”“智慧农业”“电商平台”等理念深入人心,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在理念上的变革。如,2019年学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在国家级连片贫困区武陵山区,发现了大面积世界范围内罕见的红色岩溶地质遗迹,为武陵山区红色岩溶地质遗迹的开发保护,带动当地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科学基础。与关岭自治县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协助关岭建设“关岭自治县智慧旅游综合服务平台”,建立全县旅游数据收集与运用体系,共同推进重点景区“智慧旅游”项目。帮助铜仁松桃进行“松桃自治县当造村乡村振兴暨腊尔山红色岩溶景区文化旅游区域概念性规划”,从文化要素进行探索,将民族文化内核与“乡土记忆”“特色乡村”等深度融合,努力将当造村打造成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人”的特色文化民族村寨。帮助湄潭县复兴镇建立农产品促销电商平台,平台向广大教职工开放的同时,也向社会开放,成为产业革命“八要素”中产销对接的一个重要渠道,受到当地政府和农民的好评。目前,贵州理工学院教师团队已形成小型水稻机械自动化生产调研报告、基于无人机多品种果树植保和检测智慧农业系统调研报告、小型智能化农业机器人调研报告,拟在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方面推进智慧农业项目;教师团队还初步绘制了贵州省水果地图、温泉地图,拟为贵州的水果产业发展和旅游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贵州理工学院还将深耕“八要素”,着力农村产业革命,在贵州大地纵深推进、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