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准正餐来了!释放9000亿背后透露出的政策信号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欧阳晓红 事隔八个月,市场又见降准“正餐”,此次释放的长期资金约9000亿元,其中全面降准约8000亿元,定向降准约1000亿元。
市场还是需要吃“正餐”。9月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简称“国常会“)释放了这一信号。会议指出,坚持实施稳健并适时预调微调,加快落实降低实际利率水平的措施,及时运用普遍降准和定向降准等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将资金更多用于普惠金融,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降准信号甫出,便于9月6日宣布,决定于2019年9月16日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但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的法定准备金率为6%,是金融机构中最低的,已处于较低水平,因此此次全面降准不包含这三类金融机构。
在此之外,为促进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再额外对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于10月15日和11月15日分两次实施到位,每次下调0.5个百分点。
尽管,并非每次央行“降准”都有国常会的定调,但其定调之后,“降准”(定向)基本上都会如期而至。这一次也不例外。
国际市场上,受降准消息的提振,富时中国A50期指跳涨,某些全球风险资产亦闻声上涨。
“这次降准是一个很重要的、明确的政策信号!”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系副教授、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颜色说,他认为,这次央行执行“全面降准+定向降准”相结合的政策,是对前期货币政策的微调,显示出更宽松的货币政策。未来还可能下调MLF的利率,进一步对冲中美经贸摩擦持续和经济下行的风险,从而力保就业、稳定增长。
不过,考虑9月中旬税期对冲,包括9月MLF到期置换,央行表示,此次降准并非大水漫灌,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
一
“此次降准与9月中旬税期形成对冲,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仍将保持基本稳定,而且定向降准分两次实施,也有利于稳妥有序释放资金。因此,此次降准并非大水漫灌,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央行有关负责人解释。
提及降准如何支持实体经济?这位央行负责人说,此次降准释放资金约9000亿元,有效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资金来源,还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每年约150亿元,通过银行传导可以降低贷款实际利率。定向降准是完善对中小银行实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的“三档两优”政策框架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促进服务基层的城市商业银行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这些都有利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普遍降准,一是经济下行稳就业的现实考虑,货币政策发挥逆周期调节功能;二是专项债发行需要长期流动性对接;三是释放中长期流动性有助于降低银行负债成本,为后续信贷成本下降打开空间。”联讯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对经济观察报说。
事实上,为加快发行使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国常会还确定,根据地方重大项目建设需要,按规定提前下达明年专项债部分新增额度,确保明年初即可使用见效,并扩大使用范围等。
李奇霖认为,宽货币空间有限,一是物价上涨压力暂未缓解,二是房住不炒的政策执行仍在持续。即使降准,后续流动性若过于宽松将短端政策利率压至较低水平,公开市场操作料将回笼对冲。
这也是宽信用为主要的政策诉求。李奇霖解释,全年专项债在9月前发行完毕力争四季度项目开工,专项债额度提前下发今年四季度可使用的额度最高达1.85万亿,专项债可以用作项目资本金,并配套信贷,实现宽信用的效果,预计基建增速四季度可回升至5-10%的区间,但考虑到地产下行和隐性债务治理,宽信用效果有待观察。“这次降准,有助于提振股市,债券收益率下行,降低实际利率。不排除9月中下旬央行进行降准的可能。同时,央行降准的理由比较充足。”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告诉经济观察报,他给出了五点支撑理由:
其一,7月社融增速放缓,M2增速回落,流动性分层引发中小银行同业负债压力增加,企业信贷下滑速度较快,社融结构恶化,除了短期流动性投放,实体经济迫切需要中长期货币政策工具,缓解流动性分层难题,促进资金流向小微企业,降低企业实际利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