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政策咨询 2019-09-04 01:23 的文章

政策密集落地 人工智能(AI)产业发展再迎发展“红利”期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AI)产业的发展再次迎来发展“红利”期。

  近日,《经济参考报》记者从刚结束不久的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获悉,我国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再添“新军”,华为的基础软硬件平台、京东的智能供应链创新平台、平安的普惠金融平台和小米的智能家居平台等10家头部企业正式入选。与此同时,上海还发布了“建设人工智能高地,构建一流创新生态三年行动方案”,将集聚最优势资源,围绕18项重点任务开展五方面专项行动,准备到2021年,全力打响人工智能“一流创新生态”标志性品牌。

  在新技术的加持下,以上海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产业高地正加速成型。目前,在人工智能领域,我国逐步走出了一条由需求导向引领商业模式创新、市场应用倒逼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创新的独特发展路径。

  硕果累累 政策密集落地

  据记者了解,上海正加快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推动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同向发力,让一切人工智能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鼓励人工智能最新成果在上海率先“试水”,力争在一些关键核心领域取得原创性突破,努力成为全球人工智能创新的重要策源地。与此同时,上海还将利用建设自贸试验区新片区、设立科创板、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机遇,打造面向全球的前沿创新平台,推进人工智能领域的标准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以实现人工智能跨地域、跨领域、跨行业发展。

  这只是上海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一个“缩影”。继去年出台加快推进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的“22条”后,今年的世界人工大会上,上海再次放出大招,发布了《关于建设人工智能上海高地 构建一流创新生态行动方案》,其中提到,要面向全市深度打造公众示范项目,对重大项目给予投资额30%最高2000万元的资金支持。同时,积极建立国际人才储备库,到2021年,培育20万人工智能产业人才队伍。

  论坛期间,科技部正式发布了新增的十家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其中包括依托上海依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的视觉计算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依托上海明略人工智能(集团)有限公司建设的营销智能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依托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建设的基础软硬件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等。自此,我国国家级AI创新平台扩围至15家。

  在为世界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搭建顶级交流平台的同时,工信部也将继续面向全球“揭榜挂帅”,在本次大会上启动了智能网联汽车、医疗影像辅助诊断、视觉图像身份识别、智能传感器四条测试赛道。

  在8月31日举行的闭幕式上,上海市特别发布了第二批人工智能试点应用场景。据悉,此次发布的应用场景,主要围绕AI+医疗、教育、城市管理和产业发展等领域,破解行业痛点问题,实现AI全产业覆盖。

  除了扶持政策的密集出台外,本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也诞生了众多成果,共有IBM 人工智能创新中心、SAP全球技术赋能中心、AutoX华东区总部、光启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总部、云从科技全球运营中心等33个人工智能重大产业项目与合作集中签约。

  此外,为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提供资金保障,上海市举行了人工智能银行联合授信仪式,工行、建行、交行、浦发银行、上海银行与依图等5家人工智能企业代表签约,授信总额达到500亿元。不仅如此,上海还正式成立了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首期目标规模为人民币100亿元,最终形成1000亿级的基金群,目的在于运用市场化、专业化和国际化机制,将之打造成上海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各类要素联通、对接、整合的“一站式”平台。

  上海市委书记李强表示,“上海将以更具包容的生态滋养人工智能,积极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上海会在释放科教资源、应用场景、海量数据、基础设施等优势上持续用力,推动人工智能在数据开放、技术推广、市场准入上率先突破,加紧探索建立人工智能法律法规、伦理规范、政策体系,全力打造上海人工智能的‘一流创新生态’,努力为全国乃至全球人工智能的发展贡献上海经验。”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则认为,下一步,我国将重点实施人工智能创新伙伴、资源共享、开放发展“三大行动”,而上海既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也是创新发展的先行者,具备科教资源、应用场景、产业生态、海量数据和基础设施等优势,有望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

  头部云集 赋能上海制造

  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在新技术的加持下,我国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化正加快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