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政策咨询 2020-07-03 10:30 的文章

科技拥军 智力拥军 政策拥军 文化拥军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 祝福

  “国家安全,是国家的基本利益,是一个国家处于没有危险的客观状态……当代国家安全包括11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如果不是因为演讲者的稚嫩童声,记者很难相信眼前几个十岁左右的孩子能将国防军事知识掌握得如此全面、纯熟。金普新区登沙河街道中心小学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室,是由驻区某部援建的。通过视频与模型实物相结合、漫画与英雄事迹相结合的方式,分4个板块全面立体地为孩子们展示国防知识,从小培养孩子们的国防意识。同时,学校也深知军娃牵动着军心,每年新学年开始前都认真统计军人子女入学需求,审定后按意愿无条件优先入学,并安排优质教育资源向军人子女倾斜,让部队官兵安心、让军属放心。金普新区历来高度重视双拥工作,始终把双拥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全力加以推进,全区呈现出党政军民同心同德、地方部队携手发展、生产力战斗力同步提高的良好局面。

  27个街道(园区)分别与驻军开展“对口支持共同建设”活动

  在驻区火箭军某部图书室,几位士兵听说最近又来了新书,就迫不及待地赶来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书籍。保卫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这里的图书经常更换,新书、好书层出不穷极大地激发了官兵的读书热情。原来,该部队与大连市开发区图书馆建立协作关系,将图书室建成开发区图书馆分馆,不仅将藏书扩充到4000余册,还实行每季度专题换书,今年上半年已经累计换书1200余册。在该部队健身房,各式健身器材一应俱全,其中不少器材也都是金普新区捐赠的。

  据了解,金普新区27个街道(园区)分别与驻军开展“对口支持共同建设”活动,街道社区(村)与驻军部队基层连队结对共建,基层双拥常态化,让科技拥军、智力拥军、政策拥军和文化拥军不断走向深入,全方位、深层次地为部队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据统计,仅最近4年,金普新区财政就投入1500多万元用于支持部队改善训练设施和生活条件,先后支持17支部队建设图书室、篮球场、足球场、训练场等18项文化、体育设施改造项目。每年春节、“八一”节期间,新区领导都要带领各部门和单位分组走访慰问驻军部队,4年累计投入资金600余万元,新区财政4年来累计为驻军部队发放煤价补贴、油价补贴300余万元。

  动真情做实事 为部队官兵和优抚对象排忧解难

  去年10月,驻金普新区某部战士张刚母亲在外打工时不慎摔伤,用工单位找各种理由推卸责任,不想赔偿医疗费、误工费等费用。通过金普新区司法局在该部队设立的法律援助中心,大连锦连律师事务所迅即派出专业律师,奔波半个月帮战士母亲讨回了32000元赔偿金,而3000多元的律师代理费律师事务所却分文未取。这个法律援助中心是金普新区司法局针对目前部队官兵涉法涉诉问题增多、亟须专业律师提供援助的实际而进行的一种尝试。该中心运行以来,大连锦连律师事务所每年为官兵提供法律咨询70余次,解决涉法涉诉问题20余起,累计为单位和官兵挽回经济损失近19万元。

  金普新区根据《大连市创建第九轮双拥模范城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深入落实各项优抚政策,积极为部队官兵和优抚对象排忧解难。国资局、武装部、土地、房屋等部门密切配合为多支驻军部队解决了用地相关问题;退役军人事务局主动协调相关部门,解决了困扰驻军某部队多年的吃水问题;4年来,新区共接收安置退役士兵1800 余名,对有培训愿望的退役士兵,实行退役士兵普惠式培训、失业士兵就业培训和特殊培训,并建立退伍军人职业技能培训长效机制。旨在为广大退伍军人提升专业技能、融入社会、创新成才搭建平台,不断提高退伍军人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为退伍军人的就业分忧解愁,免费培训率达 100 %。出台军人子女入学优待政策,对烈士、军人子女就近入学、入托优先照顾,4年来,共解决200余名军人子女入园,160余名军人子女入学,体现了对军人的关怀。

  军爱民,民拥军 金普新区涌现出很多“兵哥哥”“兵儿子”

  “栾奕你好,王妈妈好想你呀。妈妈告诉你,今天外面下雨了开车注意安全,小心路滑”“今天天冷,你要多穿衣服,别冻感冒了。”……只要一有空,金普新区失独老人王春红就给她在空军通信士官学校的“兵儿子”发微信嘘寒问暖一番。原来空军通信士官学校有一支与驻地“失独家庭”“独生子女伤残家庭”“空巢老人”“贫困女孩”共8户特殊计生家庭结成帮扶对子的“雷锋义工队”,这些主动上门认亲的“兵儿子”“兵哥哥”,通过上门服务、代办事务、联合救济、联谊走亲四项机制,开展安全、医疗、生活三项服务,成为这些特殊家庭里的特殊家庭成员。义工队官兵都亲切地称王春红为“王妈妈”,官兵们定期为老人上门服务,老人也经常到学校看望她的“兵儿子”。虽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但无论官兵如何变换,义工队的活动却从未间断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