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政策咨询 2020-07-03 09:02 的文章

【2020遴选政策理论】落实雄安新区三个定位(上)

  【2020遴选政策理论】落实雄安新区三个定位(上)由北京公遴选考试网提供:更多关于中央遴选,北京遴选,备考技巧的内容请关注北京公遴选考试网/中央公遴选考试网!或关注北京华图微信公众号(bjhuatu),公遴选培训咨询电话:400-010-1568。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指导意见》对雄安新区有着明确的定位:把雄安新区建设成为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京津冀城市群重要一极、高质量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这三个定位科学准确,意义重大,不仅牢牢把握住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这个初心,而且着力推动雄安新区在创新发展、城市治理、公共服务方面先行先试、率先突破,为全国改革开放大局作出贡献。作为“京津冀城市群重要一极”,雄安新区将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产生二次极化效应。作为“高质量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雄安新区将在城市治理体系、城市规划设计、智慧城市管理模式等九个方面深化改革,为现代化城市建设发挥引领示范带动作用。

  一、把雄安新区建设成为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人口和经济活动聚集区,京津冀城市群是与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并列的中国三大城市群。改革开放以来,京津冀地区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作为首位城市的北京集聚了过多的人口和功能,资源要素处于紧平衡状态,致使京津冀地区核心城市辐射带动效应有限、公共服务资源分布不均衡、地域结构松散、城市体系结构不合理、地区发展差距明显等。北京在京津冀地区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对其他区域产生极化效应,吸引了京外大量人财物进京。由此,一方面,北京的大城市病越来越重,人口膨胀、交通拥堵、房价高企、资源紧张、环境污染等等,严重影响首都居民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因为辐射带动效应不足,京外地区的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高度化没有得到提升,经济发展没有获得反哺。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抓住了京津冀地区建设的主要矛盾。

  北京的城市空间结构可以描述为“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一核”是指首都功能核心区,疏解腾退区域性商品交易市场、疏解大型医疗机构、调整优化传统商业区、推动传统平房区保护更新,是这一区域疏解非首都功能的重点。“一主”是指东城、西城、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六个中心城区,这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主要地区。“一副”是指北京城市副中心,它是北京新两翼中的一翼,对疏解非首都功能起着示范带动作用,到2035年将承接中心城区40-50万常住人口疏解。“两轴”是指中轴线及其延长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多点”是指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新城,它们是承接中心城区适宜功能和人口疏解、服务保障首都功能的重点地区。“一区”是指生态涵养区,包括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以及昌平和房山的山区,是首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地,是北京的后花园。

  北京非首都功能有序疏解一方面靠北京自身完成,另一方面必须依靠京津冀地区乃至其他地区的配合。作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雄安新区,其初心就是建设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雄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向这个目标迈出了重要一步。雄安新区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作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北京新两翼,雄安新区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在功能上有所分工侧重,实现错位发展。城市副中心将大力发展行政办公、高端商务、文化旅游、科技创新等产业,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雄安新区则将重点发展高端高新产业,打造创新高地和科技新城。为了牢牢把握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这一定位,有效吸引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人口转移,一方面,要系统推进有利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的体制机制改革,另一方面,要加强雄安新区与北京市在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领域的合作。

  第一,支持在京国有企业总部及分支机构向雄安新区转移,在疏解中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和战略性重组,推动在京各类事业单位向雄安新区疏解,在疏解过程中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第二,运用税收等政策,支持雄安新区吸引北京创新型、高成长性科技企业疏解转移,引导在京科研机构和创新平台有序向雄安新区疏解。

  第三,支持雄安新区引进京津及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引导支持在京高校、有创新特色的中等职业学校等通过多种方式向雄安新区疏解转移。

  第四,支持在京医院通过多种方式向雄安新区疏解转移,允许在京医院在雄安新区设立法人机构。

  第五,支持京津优质文化艺术资源向雄安新区疏解。

  第六,推动雄安新区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与京津相衔接。

  二、把雄安新区建设成为京津冀城市群重要一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