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政策咨询 2020-06-26 20:30 的文章

“双百企业”收今年首份政策“工具包”

  为了持续推动“双百企业”综合改革,国务院国资委给央企们送来今年的首份政策操作“工具包”。

  所谓“双百企业”,是指分别选取百户中央企业子企业和百家地方国有骨干企业推进综合改革,打造改革尖兵。

  6月22日,关于《“双百企业”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操作指引》和《“双百企业”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操作指引》(以下简称《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操作指引》和《职业经理人操作指引》)有关问题的23个回答正式公开,与监管层要求的“到2020年,在国有企业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目标构成呼应。

  这不是一份短效政策“工具包”,经济观察报记者获悉,根据实际情况,国务院国资委未来还有望对外公开2.0版本和3.0版本的指引问答。

  这一次,国资委并未简单满足于基层企业的认可,而是在推动落实过程中收集了一系列具体操作性问题,特别是对于咨询量较大、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最终研究形成了上述问答。

  上海康智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首席顾问,“双百行动”专家组成员佟虎全程参与着相关政策的起草与制定,他说:“刚刚下发的上述问答集中在推行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职业经理人制度操作层面上,这是根据企业的直接诉求所作出的回应。后期随着改革的深入,还会暴露一些新问题,比如后续的管理问题,以及职业经理人人才市场的搭建等,还会给出更多回应给中央企业。”

  功课

  曾为国家发改委第三批混改试点企业员工持股以及“双百企业”改革提供法律服务的阳光时代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朱昌明,最近正在帮助地方入围“双百企业”改革的国企撰写相关的汇编材料。

  这是相关企业即将上交给国务院国资委的一份改革功课,也是“双百企业”改革的经验回顾。

  根据国资委的要求,今年5月之前,便给相关“双百企业”下发过征询函,拟选择出一定数量的企业,推广复制其改革经验。

  如果持续推广复制,未来“双百企业”是否会扩容?

  佟虎并没有给出肯定答案,在他看来,与既往部分改革细项有所区别的是,此轮的“双百企业”改革某种程度上是“示范”改革,不是“试点”改革。

  与科改示范改革、地方综合性改革并驱的“双百企业”改革,后续不一定要扩大双百的数量。即通过相对较少的数量,形成相对不错的改革样板,给其他企业改革提供借鉴。

  他说:“不叫试点企业,便不受试点名额的限制,这也是国资国企改革的一条思路,也就是鼓励企业先行先做,甚至还能动态调整改革名单,将改革速度慢的企业调出去,再将改革意愿强的企业调进来。”

  这不是固有的改革思维。为了提高改革效果,给其他央企提供愈加多元化的改革路径,“双百企业”现在乃至未来均不会简单追求数量的涨幅,正如上述《操作指引》中所言“鼓励未纳入国企改革‘双百行动’的中央企业所属各级子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含所属各级子企业,下同),参考本操作指引积极推进相关工作”。

  正在帮地方“双百企业”推动改革方案落地的上海天强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祝波善亦表示,这的确是动态调整的过程,进来一批,出去一批,名单并不是固定的。

  祝波善说:“推动过程依旧有一系列的难度,比如董事会建设,便出现了经营层和董事会重叠的现象。”

  更多的改革功课尚待完成,混改便是其中之一。

  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9年末,在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41.55%的“双百企业”在本级层面开展了混合所有制改革,其中非国有资本持股比例超过1/3的占53.49%,62.65%的“双百企业”在子企业层面开展了混合所有制改革。

  朱昌明深谙地方国企推动混改的考量,他通过与其合作的装备制造业、金融科技业、信息软件行业等“双百企业”发现,部分企业虽然完成了“混”的任务,但是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触及到机制改革的内核。

  他说:“主要表现在‘混’的形式,部分企业认识不到位,做了相对简单的‘混’,比如寻找类似投资基金之类的财务投资人来‘混’。”

  这并不能全然达到产业协同的改革效果。朱昌明认为,其实混改的主要群体目标,应该围绕战略投资者这样的产业资本,如果能找到优质的产业资本,改革效果便会不一样。同时,混改的逻辑之一在于,需要引入产权清晰的非公资本,进而才能推动国企转换体制机制。

  薪酬

  这是最敏感的改革细项之一。

  佟虎表示,职业经理人市场化程度高于任期制和契约化,两种管理方式对应的薪酬体系亦有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