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政策咨询 2020-06-21 23:32 的文章

吴晓灵:寻找纾困政策的切入点

  应对疫情之下前所未有的冲击,中国谋划、布局,从“六稳”到“六保”,释放出一系列清晰而有力的信号。

  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哪些是重中之重,要如何精准施政,如何有为有不为?中国经济50人论坛16日举行“六保”面临的挑战与对策专题研讨会,出席研讨会的专家,从居民、企业、国际等视角进行了深入分析。

  六保,最“重”要保什么?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

  综合施策保就业

  现在全球流行病曲线还在继续往上走,形成了“倒W型”的向上攀升趋势。很显然,任何一个国家都还没有出现“U字型”或“V字型”的复苏,等是等不了的,我们可以通过自己政策设计实现复工复产,要保持政策定力,对于疫情小幅反弹不应该过分慌张,充分重视的同时,不能动摇经济复苏步伐,要靠科学和精细化来管理,而不是靠“一刀切”“一窝蜂”。

  综合施策保就业

  应该恢复并保持新创企业增长速度。不断保持新增企业,就能保持就业机会。面对种种困难,我们要充分利用门槛最低的就业方式。不能用一个城市在常态情况下的长期定位来决定“要哪种形式,不要哪种形式”。

  要针对不同失业因素综合施策。减少结构性、摩擦性失业,也要应对周期性失业,要让更多农民工返城,把他们纳入失业保险中,当前失业保险金有5000亿至6000亿元结余,相当于可以把现有覆盖率再扩大五倍,“这个钱不应该留着,要用在刀刃上”。

  政府要发挥最后雇主职能,加大人力资本培养力度,直接创造岗位,扩大招生规模,实行工作培训相结合的现代版的以工代赈,抵消劳动力市场的失灵。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汪同三:

  收入分配是一个重要的启动点

  在经济运行过程中,收入分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我们要强调消费和供给侧,使整个经济运行顺畅起来,就要找到启动点或者切入点,现在看,收入分配是一个重要的启动点或者切入点。

  解决当前一些宏观经济困难的思路,可以从居民收入入手。实现居民收入,才能实现扩大消费,从而推动投资的增加、增加生产、实现供给的增加。

  抓住收入分配,就抓住了当前关键

  第一,抓住收入分配,我们就可以找到启动经济、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切入点。

  第二,当前提出“六保”,保就业、保民生、保企业生产能力,在正常情况下应该顺序从“保就业”开始;但目前特殊情况下,还是应该先提保民生、保市场主体。保住民生、保住生产能力,才能解决就业问题以及保证供给和消费需求的增长。

  解决收入分配问题,重点在哪?

  这涉及到平衡效率和公平的问题。此外,还需要培育和扩大中等收入阶层,今后一段工作要把培育和扩大中等收入阶层、形成稳定的中等收入阶层,作为收入分配工作的重点,才能使宏观经济稳定发展。

  国务院参事汤敏:

  开拓人均月收入千元的6亿人大市场

  谈到稳就业,就离不开开拓人均月收入千元的6亿人大市场。根据国家统计局2019年统计公报,当年人口的40%、即5.6亿人,人均年收入11578元,也就是月均964元。

  稳就业关键在稳微企业和个体户。中国城镇就业的一半来自于微企与个体工商户,其中微型企业创造了1.2亿个就业岗位,而个体工商户创造1.044亿个就业岗位,二者占中国城镇就业的一半。

  如何开辟巨大市场?

  在政府政策方面,提出五条建议。

  一是把市场开辟式创新纳入政府的创新支持体系;

  二是创新沙盒,允许一定范围内创新实验;

  三是对开辟未消费市场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及融资优惠;

  四是创造一个有利市场开辟式创新的投融资机制和环境;

  五是把成功的市场开辟式创新推广到共建“一带一路”国家。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

  一石二鸟促消费

  如何提振消费?这一次经济下行主要是缺需求。以往经济下行,一般以提高投资的方式来达到走出衰退的目的。但是这次不一样,我们要保护过去两年去杠杆的成绩,不能再把投资放开,让地方政府再举措新一轮商业性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