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政策咨询 2020-06-09 17:16 的文章

医疗体系+医保政策,为南京市民健康安全“撑伞

“家庭医生+家庭病床,让我在家住院,既解决了我的‘看病难’,又解决了我的‘看病贵’。”家住秦淮区风光里小区的王女士感慨地说,南京的医疗体系和医保政策为他们的健康撑起了“伞”。

我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通过建设完善的医疗体系、出台利民的医保政策,保民生促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

很安心——病有所医,心中不慌

69岁的王女士家住秦淮区风光里小区,是一名结肠癌患者,在医院手术后回到家,出现了尿路感染、腹泻、头昏等现象,想到大医院的“一床难求”,再加上经济条件不好,她不想去大医院。

怎么办?咨询了家庭医生后,她住上了“家庭病床”。家庭医生首先对症治疗,先解决尿路感染和腹泻问题,定期去巡诊,上门宽慰,王女士的情绪逐渐好转。“在家也能住院,心中是踏实的。另外,在家住院,也没有什么经济负担,因为可享受医保政策。”王女士告诉记者,每周,医生护士都到家里看望、检查,有问题随时给医生护士打电话。“出院”后,医生又推荐了市中医院的中医,专门帮她调理尿路感染问题。“我觉得,家庭医生和家庭病床,让我没有了后顾之忧。”王女士说。秦淮区红花卫生服务中心双桥新村卫生服务点负责医养结合项目的王麟医生告诉记者,现在他们辖区里有40多名市民建立了“家庭病床”,这种服务模式很受欢迎。 

家住浦口的李先生,2018年6月确诊为肺癌晚期,手术治疗后要定期化疗,并长期服用靶向药。他同时患有高血压、脑梗、左肾阻塞等疾病,家庭经济困难。“要不是现在的医疗政策和医保政策,我肯定活不到现在。”李先生告诉记者,现在医联体建设很好,家门口的医院就有省人医的专家来坐诊,都是慢性病,基本一个月去看一次,方便且医疗水平高。另外,自己进入低保成救助对象享受医疗救助待遇后,看病负担明显减轻,2019年医疗总费用为24.6万元,全年个人自付费用才7675元。

与王女士、李先生有同样感受的人很多。病有所医,费用有所报销,心中不慌,南京市民的获得感满满。

超贴心——多项举措,缓解“看病贵看病难”

让老百姓看得起病、看得了病,一直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的民生问题。我市一方面提升整体治疗水平,向高药价说“不”,一方面优化医保政策,多项举措缓解“看病贵看病难”。

看病吃药,药价牵动人心。南京市医保局在落实国家药品集中采购试点扩围工作上全力以赴,今年1—4月,全市200多家签约医疗机构药品共计采购量9500万(片/ 支/ 瓶),已完成采购量约5800万(片/支/瓶),整体采购进度达61.40%。经测算,25种降价药落地南京4个月,已为老百姓省下1.32亿元。4月27日,32种第二批药品集中采购落地南京,平均降价53%,预计南京地区一年可节约医疗费用约1.4亿元。此外,南京的医用耗材阳光监管平台的优化不停步,5月底,南京医用耗材(药品)招标采购结算“三合一”系统、阳光监管平台“我的南京”移动端上线试运行,让南京医用耗材监管更智慧。

医保政策也“与时俱进”,以解决老百姓实际困难为主。南京市医保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疫情期间,南京施行“长处方”报销政策,对于职工医保门慢患者和居民医保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一次取药量放宽到3个月。疫情期间,南京推动互联网医院开展网上诊疗服务,相关费用临时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实现网上挂号、网上诊疗、网上购药、网上支付,缓解疫情期间看病难问题。

在此次战“疫”中,南京累计收治本地确诊病例93名,其中年龄最大的97岁,最小的仅10月龄。短短40多天,93名患者先后治愈出院,实现了患者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的“双零”战绩。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也完成了救治任务,南京的医疗水平经受住了考验、发挥了重要作用。

南京的公共卫生、医疗、康复等体系完善,让人放心。儿童预防接种门诊标准化建设100%达标,所有冷库、冰箱和运输车接入冷链监测系统。去年,处置了55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23起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开展66个卫生应急规范街道(镇)认证评估工作。在医疗体系中,我市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加快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全市组建不同类型医联体52个,共建联合病房97个。“智慧医疗”建设中,四大远程中心接入南京都市圈200多家医疗机构,12320总服务量超千万人次,居全国第一……

有信心——着力建立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