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政策咨询 2020-03-04 18:38 的文章

改善疫情背景下弱势学生群体处境的政策建议

钟景迅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

张雯闻 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2020年1月中旬左右爆发,而后席卷全国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新冠肺炎)疫情,是我国自2003年“非典”之后经历的又一场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截至2月27日9时,全国(含港澳台地区)感染新型肺炎的确诊人数超过7.8万人,死亡人数2747人。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途径多、潜伏期长等特点,这给当前的防疫工作带来了极大的考验。

由于疫情何时结束目前尚难判断,也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复课复学产生了极大影响。在这种背景下,1月29日,教育部要求

各地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延期开学的准备,而中小学则应在延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教、不停学”。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重大疫情本身,还是非正常时期各类教育应急措施的推广,弱势学生群体的处境似乎并没有引起公众和相关行政部门的关注。

特殊时期的弱势学生群体通常有两大类:一是非常态时期出现的新的弱势学生群体;二是常态时期就已经存在的弱势学生群体。这些学生在病毒肆虐时会受到哪些冲击,非常态时期的应对之策对他们又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是急需厘清的教育公平问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19年2月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指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新时代教育的主要目标,而更加注重公平则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一个健康、文明、有温度的社会,理应更关注弱势学生群体的处境。在重大疫情爆发的非常时期,关注弱势学生群体不但是疫情防控的重要一环,更是实践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必然要求。

一、疫情背景下的弱势学生群体及其处境分析

新冠肺炎爆发后,部分弱势学生群体的处境并不理想。总的来说,这一特殊时期的弱势学生群体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在疫情爆发的非常态背景下新出现的弱势学生群体,一类是常态时期就已存在的弱势学生群体。

(一)新出现的弱势学生群体

先来看前一类。重大疫情爆发后,注定有部分学生受到疫情扩散的直接影响,这类学生具体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受到疫情直接牵连的学生,又可细分为三类。

一是感染了新冠肺炎的学生。新冠肺炎疫情波及面甚广,疫情在全国全面爆发尽管是在寒假期间,但仍有部分学生,尤其是湖北地区的学生受到感染,这些学生可能需要较长时间的治疗康复,他们因染病需要治疗,而在复学复课、甚至考试和升学方面受到影响,是相关教育行政部门需重点关照的对象。

二是有家人感染新冠肺炎的学生。本次新冠肺炎对有基础病的中老年人威胁较大,目前危重以及死亡的感染者里绝大多数都是此类患者。因此,对家中有人感染此次新冠肺炎的学生,在后期的复学复课以及心理辅导上,相关教育行政部门要有专门安排。

三是因新冠肺炎而被隔离进行过医学观察的学生。此次新冠肺炎防疫的最大难点是病毒的潜伏期很长,钟南山院士的病例分析论文中甚至出现了潜伏期高达24天的感染者。截至2月27日,全国因密切接触过确诊者而累积的被隔离进行医学观察的人数超过65万,这其中肯定有不少是学生。因接触过确诊者或者来自疫区,而经历过隔离期的学生,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针对这类学生可能产生的心理波动,要提前有所安排。

第二类是来自重点疫区的学生。本次新冠肺炎从武汉最先发现进而扩散到全国,武汉及湖北籍人士(以及到访过武汉及湖北的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成为各地防疫的重点排查对象,一些地方甚至对相关人士产生歧视和排斥行为。随着疫情在全国爆发,广东、浙江、河南等省份也被一些地区列为重点疫区。身处这些地区的学生,他们身心健康尤其值得关注。如何避免污名化,在疫情结束之后的复学复课中如何调适这些学生的心态,是接下来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工作重点。

第三类是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的子女。本次新冠肺炎爆发后,逆行的医护人员群体成为感动全国的特殊时期最美的人。然而,对冲在抗疫第一线的医护人员子女而言,由于父母忙于抗疫,这些学生在疫情扩散期间却成为一个极易被忽视的弱势群体。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复课复学等安排中,一定要考虑到医护人员子女在疫情防控期间所面临的实际困难,这不但是人性的考虑,更是打消医护人员后顾之忧、确保防疫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二)常态时期就已存在的弱势学生群体

新冠肺炎所导致的疫情对一些常态时期就已存在的弱势学生群体也产生了不良影响。疫情扩散之下,这类学生的处境也令人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