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供给战:原料缺,招工难,多行业跨界转产!
2月4日,阿里巴巴集团平台治理部公布了疫情期间严控商品质量及违规商家的治理情况,永久清退15家涉嫌销售问题口罩的店铺,其中还有5家被移送执法机关。
记者注意到,在平台打假的背后,当前口罩紧缺是问题根源。“实体店和电商自营渠道实在买不到口罩了,只能在线上一些小商家处碰运气,欢天喜地下单100个,却发现这家店铺上了打假名单。”不久前,上海一名消费者这样表示。
过去一周,《国际金融报》记者以采购者的身份联系了全国多地多家口罩生产企业,得到的回复基本是,原材料短缺,物流运输受阻以及招工难。有企业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其也不确定何时能恢复正常生产。有医疗器械企业高层表示,当前其所在工厂的工人日薪已经上涨至近千元,但仍然无法招来工人。
记者注意到,为保障口罩供应,当前社会各界均在贡献力量。眼下,不少公司已经开始正常上班。开工当头,你家中的口罩存货还剩多少?
消费者:下单后商家发货难
“我下单后都已经收到发货信息了,8号的时候突然给我自动退款了。”日前,在江苏老家的白领小梅向记者表示。她说,在口罩数量不多的情况下,2月3日,她在一个平台下单了一次性口罩,价格并不贵,一盒50只总价仅几十元。焦急的她原本以为能救急,但最后还是没能等来口罩。
据小梅表示,收到自动退款信息后她想拨打客服电话询问具体原因,但系统显示,前面排队的用户有数千人。2月10日下午,小梅又向记者表示,平台已经针对这一事情做出解释:由于商家所处快递分拨中心停运以及物资统一供应疫情货量不足等原因,订单暂时无法正常发出,已进行退款处理。
上海的张女士也有相似的遭遇。她告诉记者,2月3日,她在某电商平台上下单了一箱防护级别较高的口罩,120只总计728元。在下单后两天,这批预售的口罩显示无货。下单后的张女士一直期待口罩的物流信息,但此后该商品一直显示待发货。“2月9号,我联系了客服,收到的信息是因近期交通管制,这家商户的公司当地封路,所有订单都无法正常发出了”。
张女士说,商家已经给到解决方案,即退款处理。“他们说了不申请退款订单将在市场恢复正常的情况下陆续发出,但也表明无法给出具体发货时间。”最后,无奈的张女士只好申请退款。“我在另一家线上商家那边下的订单十几天了,也是一直处于待发货状态,客服经常不在线,咨询后也没给到具体发货时间。只能继续找口罩,毕竟上班后每天都必须佩戴,这是刚需。”
《国际金融报》记者在和多位消费者沟通后获悉,目前在线购买口罩但商品一直处于待发货状态的比比皆是,还有部分消费者则是在下单后又担心商家店铺的资质等问题选择退款。“现在情况特殊,我们也都能理解,疫情紧急,专业口罩必须要先供应给医疗机构等一线人士。另外,物流也是一个大问题,但现在很多地方疫情防护措施升级,小区住户不带口罩已经不准进出,我们也在期待口罩问题能够得到缓解。”
生产端:原材料紧缺、高薪招人难
消费者担忧口罩问题,生产端则是在尽可能加足“马力”。
连日来,四川恒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廖佳明一直在忙碌中。年前,刚刚从成都回到老家江西准备过春节的廖佳明,又匆忙买了机票飞回成都,为口罩供应献力。2月5日晚间,《国际金融报》记者同其联系时,他回复称“已经熬了两个晚上了”,需要先休息会。一直到2月11日,其一直未能抽出时间接受采访,电话大多处于忙线状态。
廖佳明不是个例。“每天(打进来的)电话数一数应该有六百个以上。”2月10日下午,浙江省建德市朝美日化有限公司总经理林焰峰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用略带沙哑的声音这样表示。
据悉,目前建德朝美日化的生产已经恢复八成。“1月21号就复工了,一直到现在。外地的(工人)没回来,本地的都在。”林焰峰表示,之前工厂一直在招,现在招人已经由政府在安排。“我们全部都是按三倍的工资来支付的。大概也是七百以上一天,高的三千多一天的都有。”
多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当前市场上能开工的企业几乎已全部开工,在此背景下出现口罩难求的情况,则与企业工人不足、物流紧张、原材料生产不足等因素有关。
事实上,近一周前,就有知情人士向记者表示,多地口罩生产企业面临工人紧缺问题。据该信源称,河南某医疗企业拥有两条外科口罩生产线,6条普通口罩生产线,满负荷运载需超100名员工。疫情出现以后,仅20多人返回加班,且是工厂直接派车去村里拉人,管吃管住,每天三倍工资。
另有广东某医疗器械公司总经理表示,已经以“好几倍”工资多次动员复工,还有5000元的现金奖励,但很多人都在省外,无法及时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