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研究 2019-09-26 05:12 的文章

投资大咖聊科创板估值:呼吁重视产品管线研究

  《科创板日报》(上海,记者 戚夜云 徐红 )讯,数据显示,目前科创板29家公司的平均市盈率高达83倍,且不论主板,这个数字也是远远高于创业板45倍的市盈率的。

  所以,估值始终是科创板无法绕开的话题。

  “我认为,目前科创板企业的估值主要还是来自稀缺性。”

  “做世界级、真正创新研发的企业应该给予高溢价高估值。”

  “看估值,还是要多一点时间,或许三年后再看会有更好的判断。”

  在日前举行的“第四届中国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上,诸位一、二级市场的投资大咖纷纷就”科创板已上市企业估值合理与否“的问题抛出他们各自的观点。

  红杉资本陆潇波:目前估值更多来自稀缺性,医药投资亦需适应管线估值法

  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陆潇波表示,科创板是创新公司和投资机构的共同关注点。

  作为投资人的话,比较关注退出通道。一个好的退出通道,对中国创新药的持续发展很重要。

  谈到科创板的估值是高是低这个问题,陆潇波认为,现在谈这个问题还为时过早。目前科创板只有微芯生物(688321.SH)一家创新药企业上市(截至目前,科创板上市企业有29家,其中三家来自医疗健康领域,微芯生物则是唯一一家创新药研发企业),所以其认为目前的估值更多的还是来自稀缺性,也是市场对原创创新公司的激励和认可。

  “如果有更多的创新药企上市,就有更多的可比的参照性公司,选择多了,估值可能也就会相对更合理。”他说。

  “A股过去采取的是PE定价的方式。由于创新药企比较少,所以市场并不会很在意pipeline。但随着创新药企的增多,投资人就需要有一定能力对这些企业的pipeline做估值定价,而不仅仅是(像过去一样)只是看公司的收入和利润。所以我觉得科创板的推出最大的改变就是,会让大家更重视创新药的pipeline,认识到创新药药企pipeline的价值,而不是只是利润。我们需要适应管线估值法这样一个新的定价模式。”陆潇波说。

  他同时补充称,虽然我们可以参照美国估值体系,但中美市场有一点不同,即在美国市场,一个新药一旦获批,进医保的预期比较稳,并且由于销售都是大药企来做,所以很容易测出未来的收入。但在中国,一个新药即便推向了市场,由于药品进医保、进医院等环节的不确定性,导致收入和利润较难做清晰预估,“这大概也是目前大家对创新药企估值高低与否不够确定的原因”。

  醴泽资本张勇:做真正的、世界级研发创新的企业应该给予高溢价高估值

  醴泽资本管理合伙人张勇认为,如果科创板做真正医药创新、做世界级研发与创新的企业凤毛麟角,只有一两家,那么物以稀为贵,市场应该给高溢价高估值,这样才能鼓励中国企业去做世界级创新。

  “不过根据我们在一级市场的从业经验,真正具备世界创新而不是做me-too,me-better新药的公司,的确是凤毛麟角,很难见到。”他表示称。

  博远资本陈鹏辉:拉长时间跨度去看估值

  博远资本创始合伙人陈鹏辉表示,创业板开通之初,市场对之也有估值高的认定,但如今有些公司的估值甚至更贵了,也有一些公司的估值趋于理性。

  “所以估值到底是高是低,我觉得,三年后来看可能会有更好的评判。”他说。

  “我觉得未来1、2年甚至3年里,如果用传统的眼光看,这些科创板上市公司可能是贵的。但如果一个企业的产品管线价值能够得到验证,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得到逐步体现,那么这样的企业可能几年前看是贵的,今天再看就不贵了。”陈鹏辉说。

  此外,他亦认同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陆潇波的看法,认为目前科创板估值更多的还是来自稀缺性。

  “但随着更多公司在科创板上市,有了更多的比较和选择后,我觉得这个行业会出现两级分化,很多公司估值会比今天还要高,也会有一批公司的估值慢慢向正常的中枢靠近。”他说。

  兴业证券徐佳熹:产业格局不稳定亦影响估值

  兴业证券研究院院长助理、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徐佳熹则剖析了目前创业板估值体系不稳定的原因,包括国内医药产业结构的不稳定、投资者心态的不稳定与专业度的欠缺、市场对失败的宽容度不够等。

  “在美国,很多biotech公司的出路不一定是自己上市,其实还可能被big pharma收购,因为美国的big pharma够大,他们基本垄断了所有的商业渠道。今天要在美国再出一个安进,一个genetech,从一个biotech变成一个big pharma,比30年前要难很多。但是,在中国还不到这个时候,虽然我们看到一批强大的big pharma在形成,但最大的也就200亿收入。在医药领域,我们的BAT还不够大,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有雄心壮志的biotech企业家,都会想着要试一试。所以产业格局还不稳定,导致估值体系也不稳定,这是很正常的。”他说。

  徐佳熹同时提到,从投资者心态和专业度来看,目前A股无论是机构还是个人投资者,都需要提高自身的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