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研究 2019-09-17 18:59 的文章

“当前,我们国产隔膜行业面临着一场突围战”

一提到动力锂电池,很多人会想到正极材料,譬如我们经常会比较三元正极材料和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性能、市场占有情况、装机量等,但经常会忽视动力电池中一个很重要的核心材料——隔膜。

“目前,国内在正负极、电解液上的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市场份额占比较高,能基本满足国内需求,但隔膜却受制于技术水平,仍较为依赖进口,国内隔膜呈现低端化现象,并不能满足现阶段生产需求。”辽源鸿图锂电隔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汉鸿直截了当说出国内隔膜面临的窘境。

“你可别小看这层薄薄的膜,它虽然只是动力锂电池内很薄的一层膜,但其性能、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电池内阻、循环使用寿命、电池容量以及安全性能。”张汉鸿这样说道。

据了解,辽源鸿图是中国第一家生产湿发隔膜的企业,是天津力神连续4年的优秀供应商,近年来一直致力于高端隔膜的研发和生产。

作为一直坚守研制生产隔膜的张汉鸿,给记者分析了国内外隔膜市场的现状。

在锂电池结构中,隔膜是关键的内层组件之一,是锂电材料中技术壁垒最高的一种高附加值材料,目前,隔膜市场价格很低,已经到了各厂商的盈亏平衡点,占动力电池成本仅有10%左右。作为动力电池中最关键的材料之一,它对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和能量密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也很关键,国家应该出台有利的政策,指导隔膜行业的健康发展。“我认为,当前,我们国产隔膜行业面临着一场突围战,需要尽快成长起来,走向国内外市场。”张汉鸿坚定地告诉记者。

在接受人民政协报记者采访时,全国政协委员、安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郭文圣表示,当前,一些制作隔膜的关键技术被日本和美国所垄断,国产隔膜特别是高端隔膜的指标还未达到国外产品的水平。国产隔膜企业要想完成进口替代,一个重要的措施就是研发生产技术、提高生产质量、加快生产效率,给国内电池企业以足够的信心和产品来逐步完成替代进程。对于上游企业,诸如设备生产商,其涂布机、原材料质量等都需要迎头赶上。对隔膜企业自身来说,需要投入大量的研发和生产力量,提高工艺技术水平,建设高水平生产线。更为重要的是,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面对竞争时更加坦然,否则,被人扼住技术的咽喉何以谈发展和进步。

在郭文圣看来,技术储备不深是锂电产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如在制约锂离子电池发展的安全性问题上,普遍呈现出缺乏材料核心技术突破,忽视安全结构设计,制造工艺落后,标准体系缺失等问题。一方面,因产品竞争力不足,为在国际市场中保持价格优势,国内企业对科研方面投入极为谨慎;另一方面,与三星、LG、松下、索尼等资金实力雄厚的全球竞争对手相比,国内锂电池企业科研经费绝大部分需要自筹,研发经费负担较重;再者,国内高校中锂电池的相关专业学科薄弱,人才培养后续乏力,很难适应锂电产业集群的需要,多方面原因导致锂电池产业科研水平整体滞后。

如何突围?郭文圣给出了自己思考:

一是长远布局,深入规划,进一步梳理我国锂电产业发展情况,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和区域产业发展定位,充分发挥锂电龙头企业的集聚效应,引导新引进的锂电产业项目向现有产业集中区聚集,避免地区间同质化竞争和盲目投资,防止产能盲目扩张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并同时布局与之配套的电池回收与再利用企业;二是加强行业监管。加强锂电池行业管理,完善行业规范,从技术水平、生产规模、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安全要求等方面建立行业准入门槛,推动企业高端化发展,避免陷入低端产品过剩风险;三是推动基础技术研发。研究设置锂电池行业科研资金补助或税收减免政策,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向锂电龙头企业提供研发使用的贷款,倡导国有资本入股、投资新创潜力锂电企业,督促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转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四是加强行业人才培养。支持锂电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引导高校合理调整和设置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新能源汽车相关专业,鼓励校企开展联合办学与人才定向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