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研究 2020-08-06 07:06 的文章

从“小白”到行业专家

从“小白”到行业专家

——国网江苏电科院青年劳模张晓琴的故事

在国网江苏电科院,有这样一位姑娘,工作仅6年时间,30岁的她已是“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荣获了包括“江苏省职工十大科技创新成果”及其他省部级职工创新奖励5项,制修订电力行业标准8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1项。她,便是张晓琴。

热爱,让她变身技能专家。刚毕业的张晓琴是十足的电力“小白”,她却凭着一股子较真劲,仅用3个月时间就吃透各项试验检测原理,对电力设备有了系统的认识。一线工作非常辛苦,她却当作提升自己素质的宝贵机会。地表温度60℃的变电站现场,她滚着100多公斤的钢瓶进行六氟化硫气体验收;特高压站启动调试,凌晨5时她冒着暴雨进行取样试验……正是凭着这样的工作热情,她从生产支撑、技术监督、故障分析等多维度工作中迅速入行、成熟,两年后便成长为江苏电网油务员培训老师,获得行业内专家的高度评价。

创新,展现青年新作为。“紧密围绕电网发展方向,开展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助力一线生产痛点、难点的解决。”抱着这样的信念,张晓琴的创新不断取得成果。研发的六氟化硫现场一体化检测技术,实现了六氟化硫9项分析指标的现场化、一体化检测,将检测时间由原来的18个小时缩短为40分钟;发明的绝缘油中含气量现场检测装置,可直接在变电站现场开展检测,改变了以往必须将油样带回实验室才能检测的模式。创新之路不可谓不艰难,一次次陷入僵局时困惑迷茫、马不停蹄地奔赴外地取经交流,她却从没叫过苦、喊过累,反而在前进过程中体验到快乐和满足。

爱心,谱写奉献华章。张晓琴是单位电博士党员攻关团队的积极分子,热心参加各类公益。她是“电力科普课堂”的代课老师,为同学们送去生动有趣的安全用电知识;她是第一时间守在保电一线的“战士”,尽己所能为百姓们守护好用电的大后方;她是特殊学校的“爱心妈妈”,用自己的怀抱给予小朋友们关爱与温暖。作为一个“新手”母亲,她深知女性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和不易,更深深体会到对孩子和家庭的责任,以默默奉献将这种关爱延伸到社会。

走近张晓琴,我们被她不怕吃苦、积极进取、甘于奉献的精神所感染。她用成绩证明着“滚滚后浪”的智慧,用行动诠释着青年劳模的担当,向我们展现着新时代女性的独特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