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研究 2020-08-04 20:41 的文章

懂行人探索数字金融深水区,新基建东风助力产业腾飞

  现代金融具有天然的数字基因,与信息科技融合创新一直是我国现代金融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和典型特征。过去,从应用计算机技术,到实现操作电子化,系统联网化,以及21世纪以后的数据库信息集中管理技术等,中国的金融行业一直走在科技应用的前沿。

懂行人探索数字金融深水区,新基建东风助力产业腾飞

  “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金融体系很好地支持了经济的高速发展。而经济的持续繁荣也促成了金融企业不断做大做强。正如数字技术在过去推动了千行百业的革新和进步一样,在面对疫情等挑战时,数字技术再一次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华为中国政企金融业务部总经理刘维明在《与“懂行”的人一起:乘“新基建”之势,共建金融数字化未来》署名文章中表示,科技与金融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新一代数字技术与金融业务的融合也在不断加深,成为整个行业冲出数字化转型深水区的加速器。

  从1987年成立至今,华为走过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而进入数字时代,华为同样面临着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新挑战。但作为全球领先的ICT( 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无论是在技术层面还是在业务层面,华为对自身的转型都是“懂行”的。多年以前,华为便开始了自身的数字化转型实践,重新定义了自身的业务及架构——以用户体验优先,形成了场景化、服务化和多云管理的完整数字化体系。在这一过程中,华为使用了包括5G、大数据、云计算、AI、物联网等众多数字技术,并将成果转化为实际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服务于千行百业。

懂行人探索数字金融深水区,新基建东风助力产业腾飞

  在“新基建”时代,毫无疑问,数字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将推动金融行业加速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升级,为金融企业的业务创新带来更大发挥空间。在数字中国和网络强国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实体经济的血脉,推进行业数字化转型与发展已经不是一道可有可无的选答题,而是一道绕不开的必答题。而华为中国政企业务倡导的“懂行·专注于行业数字化转型”,无疑是这个大机会时代下所需要的一种理念和方向。

  敏捷科技架构是金融企业

  数字化转型发动机

  对于金融行业而言,数字化转型已经进入深水区。

  刘维明认为,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驱动因素聚焦于改进金融服务在支付、理财、信贷等方面的客户体验,通过更加透明和安全的环境来满足客户对金融机构品牌信任的需求。更重要的是,通过接入相邻市场并与更多的客户建立联系,从而革新自身业务模式。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金融企业的服务不仅存在于网点之中,更要无处不在。透过泛在联接的 5G 网络,可以更高效地将服务延伸到客户经营和生活场景中,并且基于 AI 能提供高质量的音视频交互服务、AR、MR 沉浸式体验,在手机、智能手表、汽车上无缝完美提供在线提供风险评估、财务顾问、投资建议等个性化智能化无接触服务。在对公金融服务领域,金融企业还可以通过万物智联实现客户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一体化匹配,为客户建立完整的数字信用体系,便利金融企业以精准滴灌的形式赋能中小企业,推动实体经济发展。

懂行人探索数字金融深水区,新基建东风助力产业腾飞

  为加速推进金融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实现智能升级,这就需要重新构建可满足核心业务转型需求的基础架构,为金融企业转型打造强劲的发动机和坚实底座。而“敏捷科技架构”正是核心业务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发动机。

  “在金融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中,以风控、营销和运营为代表的业务流程与服务体验都在向着智慧化发展。智慧应用中内嵌的AI算法将帮助金融企业从海量的数据中发掘价值,并将其运用在传统或创新业务中。但作为金融业务智慧化的前提,如何有效地保存和管理数据就成了关键,在绝大多数金融机构看来,数据湖是解决问题的理想方案。”刘维明说。

  在和某国有大型银行共建数据湖的过程中,华为除了重构新数据仓库、替代传统一体机之外,也为客户建立起了处理实时流式数据的信息库和存储原始数据的历史库。经过“一湖两库,信息库非结构化”改造之后,该银行不仅让无须深度加工的源数据以更高的时效性服务于下游分析系统,更为中长期历史数据分析业务提供了可靠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