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研究 2020-08-04 18:41 的文章

财信研究评7月PMI数据:基建和外需大幅改善是PMI超预期主因

文?伍超明宏观团队

伍超明(财信研究院副院长)李沫

投资要点?

>> 在海外经济陆续重启、国内稳外贸政策生效、基建项目启动提速等多因素共同支撑下,7月制造业PMI较上月提高0.2个百分点,连续五个月高于临界值,制造业生产经营状况持续改善。展望下半年,前期政策落地将显效加速,加上国内政策重心将向需求端倾斜,制造业PMI大概率继续处于扩张区间,且四季度表现会更好些,但海外疫情蔓延峰值未到,全球经济修复的不确定仍较大,PMI短期波动或难以避免。

>> 全球经济重启叠加国内政策共同显效,制造业需求端修复斜率快于生产,但供大于需格局未变;中型企业是制造业PMI回升的主要贡献力量。

一、生产端修复基本完成,需求端回暖有所加快,但供大于需格局未变,出口订单减少对需求的拖累继续减缓。7月制造业PMI较上月提高0.2个百分点至51.1%,连续5个月位于扩张区间。其中,受益于前期政策显效落地,生产指数较上月提高0.1个百分点至54%,制造业生产端的修复已经基本完成。同时海外经济重启和国内稳外贸政策显效,出口订单减少对国内需求的拖累继续减缓。加上国内系列扩需求政策的持续推进,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电气机械器材等高技术行业新订单指数高位继续回升,国内新旧动能转换提速。在国内外需求同时修复下,新订单指数较上月提高0.3个百分点至51.7%,需求端回暖加快。但海外疫情峰值未现,出口订单的恢复不宜过分高估,制造业需求端的修复仍依赖于国内扩内需政策的落地见效。7月“生产和新订单指数差”较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表明需求修复斜率快于生产,但供给大于需求的格局未变。

二、大型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趋于稳定,中型企业进入加快修复期,但小型企业订单不足问题依然突出。从企业类型看,7月大、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52.0%、51.2%、48.6%。大型企业虽略有回落,但波动幅度相对较小,其生产经营状况已经趋于稳定;在前期政策帮扶下,中型企业景气度较上月提高1.0%,修复速度较快,是本月制造业回升的主要贡献力量;受订单不足影响,小型企业PMI在荣枯线下方继续回落,生产经营面临的困难较大,是下半年政策的帮扶重点。

>> 工业企业被动补库存。7月原材料库存和产成品库存指数分别提高0.3%和0.8%。原材料和产成品库存同时提高:一是随着各国陆续重启经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回暖,上游企业补库存意愿提高;二是基建需求逐步释放,企业采购原材料进行生产的意愿增强;三是制造业供给恢复持续快于需求,下游产成品库存被动增加。

>> 预计7月PPI增长-2.5%左右。受国际大宗商品持续回暖和下游基建需求释放影响,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较上月提高1.3个百分点至58.1%,预示7月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上涨动能有所增强,边际通缩幅度有望继续收窄,预计7月PPI同比增长-2.5%左右,全年约增长-2.0%。

>> 服务业继续复苏,建筑业高位回升,非制造业景气度略有回落。7月服务业PMI指数较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至53.1%,继续高于临界值,服务业需求仍在恢复。但7月份部分受疫情影响较大的集聚性和接触性服务业景气度回升至临界值上方,表明促消费需求政策效果有所显现。受基建项目加快推进影响,7月建筑业指数提高0.7个百分点至60.5%,景气度回升至较高水平。展望下半年,基建引领经济复苏的格局有望延续,对制造业PMI形成支撑。

财信研究评7月PMI数据:基建和外需大幅改善是PMI超预期主因

正文

事件:2020年7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1%,较上月提高0.2个百分点;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2%,较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4.1%,较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

一、制造业PMI持续高于临界值,全球疫情不确定性仍是隐忧

7月PMI为51.1%,较上月提高0.2个百分点,连续五个月处于扩张区间,反映出疫后制造业生产经营状况持续向好(见图1)。原因有二:一是随着全球各国陆续重启经济,以及我国出台的系列稳外贸政策措施落地生效,外需对制造业需求的拖累继续减弱;二是南方水灾虽然对工业生产带来一定的冲击,但也倒逼国内水利重大基建工程迅速开工落地,带动部门下游制造业需求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