靴子落地!资管新规过渡期延至2021年底,鼓励“
7月31日,央行发布消息称,考虑到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金融带来的冲击,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规范转型面临较大压力。为平稳推动资管新规实施和资管业务规范转型,经国务院同意,人民银行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部门审慎研究决定,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至2021年底。
按照既有工作安排,资管新规过渡期将于2020年底结束。但实际上从去年以来,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关于延长过渡期的讨论就已热烈,彼时监管也释放出会研究延期一事的态度。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冲击,进一步强化过渡期延长的必要性。可以说,过渡期延长已有充分的市场共识,只差官方正式宣布的“临门一脚”。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央行前不久就过渡期延长一年至2021年底已有“放风”。7月10日,在央行举行的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上,央行办公厅主任周学东就曾表示,关于资管新规过渡期延期,因为今年疫情冲击,应该延期,但也有机构、学者建议不能延太长,可能延期一年比较合适。
央行有关负责人此次强调,过渡期延长不涉及资管新规相关监管标准的变动和调整。为做好过渡期存量资管业务整改工作,金融管理部门将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夯实金融机构主体责任,在锁定存量资产的基础上,继续由金融机构自主调整整改计划,按季监测实施,切实防范道德风险。推进金融市场发展,提升新产品接续能力,引导资管行业为资本市场提供长期稳定资金支持。
此外,证监会有关负责人当天表示,为落实有关政策安排,《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及其配套规范性文件、《证券公司大集合资产管理业务适用<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操作指引》过渡期同步延长至2021年底。但公募理财债券基金、公募分级基金的规范整改不作延期。
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末,资管产品直接汇总的资产总量是90.1万亿元,比年初增加了4万亿,同比增长3.5%;资管产品底层资产配置到实体经济的余额是39.3万亿元,比年初增加了2.2万亿元,占全部资产的43.6%,比年初提高了0.6个百分点。
实事求是 推动资管存量业务平稳整改
▲▲▲
对于为何要延长资管新规过渡期,央行有关负责人给出的官方回复,主要是基于疫情对经济金融冲击的考虑。
上述负责人表示,适当延长资管新规过渡期,是从疫情常态化防控出发,做好“六稳”和“六保”工作的具体举措。一是推动资管存量业务整改平稳进行。新冠肺炎疫情从资金端和资产端,对资管业务产生了双向冲击,尤其是在资产端,部分行业、企业经营困难加大,一些投资项目原有还款安排面临调整。适当延长过渡期,能够缓解疫情对资管业务的冲击,有利于缓解金融机构整改压力。
二是为金融机构培育规范的资管产品提供宽松环境。过渡期适当延长,能够为资管机构进一步提升新产品投研和创新能力,加强投资者教育和长期资金培育,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有利于支持资管产品加大对各类合规资产的配置力度。
不过,实际上,去年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关于延长过渡期的讨论就已热烈,彼时监管也释放出会研究延期一事的态度。
去年12月底,银保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部分银行反映的理财业务存量处置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按照资管新规补充通知的精神,过渡期结束后,由于特殊原因而难以处置的存量资产,可由相关机构提出申请和承诺。经金融监管部门同意,采取适当安排,妥善处理。银保监会始终要求银行严格落实资管新规、理财新规的规定,规范开展理财业务对于存量业务的处置,严格制定整改计划,按照进度扎实有序推进,但也会根据实际情况研究是否对相关政策进行小幅适度调整。
一大行理财子公司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业内对延长资管新规过渡期早已有预期,毕竟不符合资管新规的存量资管规模太大,压降非标资产更是“难啃的硬骨头”,仅用两年多时间处理存量资产,对资管规模较大的金融机构来说难度确实大。
证监会有关负责人31日也表示,为落实有关政策安排,《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及其配套规范性文件、《证券公司大集合资产管理业务适用<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操作指引》过渡期同步延长至2021年底。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应当结合新的过渡期安排,制定私募资产管理计划、证券公司大集合资产管理产品的整改计划,分步稳妥有序实施,按期完成整改。同时,根据实际规范进度及风险状况,公募理财债券基金、公募分级基金的规范整改不作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