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推动行业天花板 华为云会议要做行业办公转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线上会议逐渐普及,各类在线会议APP成为乐队演奏的“舞台”,成为学生的虚拟课堂。尽管会议软件已经能满足普通人的日常办公需求,然而政府会议、中大型企业会议需求很难被这些消费级应用满足。
例如,6月17日举行的中非团结特别抗疫特别峰会,以线上和线下同步的方式召开,联合国、世卫组织以及非洲十多个国家的代表分别在各自所在的国家搭建线下会场,通过线上接入的方式与其他与会者互动。一般的云会议软件不仅技术上难以满足要求,在可靠性和服务保障上也容易出问题,甚至有可能会出现会议即将开始,与会方集体掉线的情况。
最终,更为专业的华为云会议为这场线上大会提供了技术支持,通过专业会议终端与会议云服务的共同协作,提供了高清稳定的音视频、强大的网络适应性,保障会议顺利进行。
华为云为这场大会制定了三个备用方案。华为云副总裁、联接与协同业务总裁薛浩介绍,“华为把一个资源切成三个平面,三个备用方案同时进行,如果出现问题可以实时切换,相当于电视直播中导播切信号,导播台双备份,实现端到端的高可靠性保障。”
薛浩介绍,这类大型会议都有华为服务工程师对本地客户进行预演和调测,量身定制服务方案,这些都是多年to B服务所积累下来的服务能力。在中非团结特别抗疫特别峰会之外,由华为云会议进行技术支持的重要国际会议还包括,东盟十国数字经济合作年开幕式、中国东盟交通部长应对新冠疫情特别会议等。
(东盟十国数字经济合作年开幕式会议现场)
同时,在2月开始的抗疫期间,绝大多数国家级、省部级疫情的疫情视察、抗疫部署等重点会议和复工复产期间大量的在线签约、线上洽谈等高规格、严要求的会议场景,也都由华为云会议进行支撑与保障。
薛浩介绍,华为云会议广泛的面向政府、大中型企业、高校等,提供专业级产品,区别于消费级的在线会议软件,专业级的会议产品一定是“端+系统”,并且需要复杂的会议管理系统,极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针对重要会议场合提供专业化的会议保障服务。
谈及产品设计思路,薛浩表示,华为一直在做企业视频会议服务,位居全球前列,中国本地的视频会议市场连续七年销售额第一,对目标客户有深刻理解。他介绍,很多政府和企业原本就有线下会议系统,他们不希望线上线下割裂,这本身就是用户习惯。因此,“华为企业智慧屏+华为云会议”,打通端和云,才能满足客户需求。“一般的会议软件,实际上只是一个线上的‘聊天室’,距离真正的线上+线下协同办公还差的很远。只有线上的‘云’加上线下的‘屏’所构建的‘混合办公模式’,在远程办公已成新常态的当下,才既能符合企业级用户已有的办公习惯,又能实现高效率的沟通协作。”
2017年华为云成立之后,考虑把线下业务搬到线上,“想法很简单,实际很有挑战,即便我们有技术实力。”薛浩回忆。他表示,具体挑战有三点,包括产品的可靠性,集成硬件和软件,形成1+1>2的效果,以及全球云资源布局。“这三点门槛很高,不是所有厂家都能做。”
谈及消费级产品为何不能满足企业级客户的会议需求,薛浩分析称,企业级客户特别是政企客户对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要求很高,他们有比较强烈的付费意愿,“如果让他们免费使用一段时间,不签合同,客户不敢用,这和中小企业和个人用户不同。”
此外,企业级客户更看重开放性。薛浩介绍,“用户属于谁?数据属于谁?这是华为设计产品的第一个问题。如果用户归属于我,数据归属于客户,这不算真正的开放。”华为会通过向客户及合作伙伴提供SDK(软件开发工具包)的方式,将华为云会议集成在客户的企业办公APP和IT系统中,用户不必下载华为云会议App就能使用其服务,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真正的开放。
薛浩强调,华为云会议希望“向上推动行业天花板”,服务于各行各业。华为云会议与合作伙伴签署了很多会议集成的合作,比如将华为云会议嵌入到办公软件中,用户打开文档管理软件,就可以和整个群组开会。华为注重C端用户的体验,并且第一时间将最新能力全部开放给合作伙伴,最终使用者即使看不到华为云会议的品牌,也能确保获得一致的优秀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