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研究 2020-07-31 09:50 的文章

行业翘楚 城市荣光

 
行业翘楚 城市荣光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纪实  
 

张建平

株洲自古繁华。

新中国成立后铁路是这个城市最直白的表达。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江水。

铁的坚韧与湘水的柔情成为这座湘中工业重镇最经典的城市印记。

春去秋来,时光荏苒。从农耕文明的古韵诗情驶向现代工业的发展蓝海。株洲这个火车拖来的城市,又因拥有千亿产值轨道交通产业园而熠熠生辉。

而这个千亿产业园区的背后,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湖南铁道职院)成为了其最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

近年来,湖南铁道职院深耕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全产业链,全力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2019年,学校被立项为全国56所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以下简称“双高校”)建设单位之一。同时,还获评“全国职业院校教学管理50强”“全国职业院校学生管理50强”。

学校新校区建设正在全力推进,一座占地780亩美丽智慧的新校园即将呼之欲出。

到如今,学校不仅成为了行业翘楚,也成为了一座城市的荣光。

专注人才培养

服务地方经济

“生产线有299道流程,每一道都不容失误,我们要坚持工匠精神,做到精益求精,这样我们的产品才能让高铁跑得更快,更稳定。”

一见面,高大帅气的“80后”小伙刘少杰就用专业术语表达了他对工作的认真和专注。刘少杰是湖南铁道职业学院电机与电器专业2006届毕业生,一名典型的“80后”奋斗青年代表。

2006年8月,刘少杰毕业后进入中车株所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从业以来,他用专注打造了一个产品零缺陷的奇迹,荣获了中国中车“高铁工匠”“南车时代技术能手”“中车株所技术能手”“中车株所十大杰出青年”等30余项荣誉。

无独有偶,“90后”小伙李东宇,2015年从学校毕业后进入到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兰州车辆段兰州西动车所工作。短短3年时间,年仅24岁的他在2018年中国铁路总公司动车组机械师职业技能竞赛决赛中荣获个人全能第一名的成绩,被授予火车头奖章、全路技术能手、全路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

这两个不同年代的励志青年,都是在湖南铁道职院的精心培养下,再加上自身努力在毕业后较短的时间内成长为一名大国工匠。不同的人生,只因有了一段与母校邂逅的旅程,看似简单的生活就有了精彩的未来。一直以来,学校招生就业两旺。据不完全统计,学校毕业生中成长为“高铁工匠”“铁路工匠”、获“火车头奖章”及全国、全路技术能手的达112人。

近些年来,学校积极实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行动导向的模块化课程改革,推行“订单式”培养,为行业的发展进行精准“定制”, “订单培养”学生覆盖率超过一半,一大批具备“家国情怀、宽广视野、阳光心态、火车头精神”四大核心“特质”,“能制造、会驾驶、懂维修”的轨道行业复合型人才脱颖而出,学校“厚基础、重复合、强素养”的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成效显著。

近3年,学生获省级以上技能竞赛奖项100余项,其中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电子产品设计及制作赛项一等奖第一名,2018和2019年中国技能大赛——第十届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捷安杯”职业技能大赛(学生组)全国总决赛2个一等奖。

与工学结合相对应的是,近年来,学校加大了产教融合的力度。

7月29日,一场隆重的签约仪式,把湖南铁道职院与株洲高新区田心高科技工业园管理委员会紧紧连在了一起。双方共建的湖南铁道职院田心高科产业学院挂牌成立。

这是铁道职院无缝对接当地,大力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全面提升人力资源质量的又一力作。

而在更早之前,学校还与中车株机公司、中车株洲所、中车青岛四方机车、中车长春轨道客车等70多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了全国高铁装备制造职业教育产教联盟。

“产教联盟的成立再度擂响了院校、企业、科研机构、协会更加紧密抱团发展,共育技术技能人才、共同开展科学研究、共建实训就业基地、共培双师型教师、共推职业技能培训的战鼓。”湖南铁道职院党委书记姚和芳直言不讳地表示。

与此同时,学校还与全国18个铁路局集团公司、27家地铁公司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共同进行实训、实习项目的研发,探索共建“校中站”“站中校”。

近五年,打造共建共享型校内实训室36个,新建长沙南站等428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拥有轨道牵引等8大实训中心,共140个实训车间(室),主体专业的学生100%在轨道交通企业进行生产实习、社会实践。

全国30多家轨道交通企业为学校捐赠或援助包括SS6B型电力机车模拟仿真驾驶装置在内的价值1亿多元的教学装备、仪器和机车。 

深耕教学主业

树立行业标杆

湖南铁道职院地处湖南株洲千亿轨道交通产业园,拥有“脱胎”中车、毗邻中车的天然优势,积淀了服务轨道交通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的雄厚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