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毅资产吴任昊:3大行业是投资人必答题 周期股存估值修复可能性
近日,百亿私募高毅资产的新晋基金经理吴任昊在线上召开投资策略交流会。
吴任昊,现任高毅资产董事总经理、资深基金经理。19年投资从业经验,加入高毅资产前担任中金公司资产管理部权益投资总监。
在中国A股和港股市场深耕多年的吴任昊,拥有丰富的投资实践和从业经验,曾管理超百亿美元组合。他也是高毅组建初始投资团队以后,首度引进的基金经理。
对于当前市场,吴任昊认为,从估值水平角度来看,市场两极分化比较明显,有一些领域、一些标的看起来有些过热,但总体上还是冷热并存的。
在吴任昊看来,科技、医药、消费是投资人的必答题,蕴含巨大的投资机会,但不是任何时点都必配,而是必须要有持续的研究,有自己独特的答案。
在选股方面,吴任昊同样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吴任昊认为,高的盈利本质上应该是来源于很强的盈利能力,但很强的盈利能力却不一定反映成很高的盈利。所以评估盈利能力比评估盈利更接近于事物的本质。
此外,对于很多行业,吴任昊也有自己深刻的理解。对港股,吴任昊则直言,低估值以及愈发丰富的产业结构,使得港股更具有吸引力。
精彩观点:
目前我们认为市场不是处于一个特别低估的状态,从战术资产配置层面来看是倾向于中性的,也就是有一些领域、一些标的看起来有些过热,但总体上还是冷热并存的。
周期行业存在估值修复的可能性,但关键是如何在估值修复的过程中,找到有持续的盈利表现、能看得清终值的公司。
科技、医药、消费是投资人的必答题,是因为这三个行业,第一,体量非常巨大;第二,行业内部的公司分化显著,蕴含巨大投资机会。
就消费品而言,我们不认为它是一个低风险的、可以简单获胜的游戏。相反,这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行业的战争可能永无停止。
消费中确定不变的是消费者永远追求多快好省,而不是赢家不变。
作为二级市场的投资人,要立足于理解产业内部的阶段性本质,而不是简单地以一个笼统的标签作为投资主要依据。
估值的波动挑战的是大家对基本面理解的深入程度,从长期看投资标的的表现是否出色,主要还是取决于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到底有多么突出,跟大家的参与程度关系不大。
在一个有效的资本市场中,一个简单的因子是难以持续创造超额收益,因为如果这个风格因子很容易就被捕捉到的话,就会迅速地在市场定价中体现出来,最终这个因子也就无效了。
历史上的一些价值陷阱,恰恰是因为某一阶段有很高的盈利,但企业并没有可持续的盈利能力。评估盈利能力比评估盈利更接近于事物的本质。
管理好现金流对企业来说永远是第一位的,而不是管理好自己的利润率,这个也是更接近于商业本质的。
以下为详细访谈内容:
市场整体相对稳健,估值水平两极分化明显
问:市场7月以来开启了一波快牛走势,随后又开始震荡,您如何看待?后市将如何走?
吴任昊:从历史经验来看,每个时点都会有判断,但更重要的是判断背后的逻辑和论据。现在市场整体上有资金驱动的迹象,特别是7月份以来,走势震荡。一方面这是市场的本质特征,另一方面资金也会驱动市场。很多时候一个快速上升的市场本身也会吸引较为关注短期收益的资金,两者形成一定正循环后,对市场指数产生较大影响。现在的北向资金能看到其中的结构正在发生一些变化,本土的资金流向也是如此。
所以,一方面我们期待市场有向上的趋势,但仍需要时间去沉淀。我们看到逐步改善的宏观环境带来了盈利预测小幅度正面地上调;同时,我们也看到资金的驱动导致估值水平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快速上涨。这两者中,前者是盈利驱动的基本面改善的牛市,这是大家都乐于看见的。如果只是简单由资金驱动提升估值水平的上涨,从历史上看,对于投资者和资产管理人都是比较大的挑战。所以接下去要看市场到底是长期投资的“称重器”占的比重更高,还是短期投资的“投票机”占的比重更高。总体来说,我们认为到目前为止,市场还是处于一个相对稳健的发展过程中。
问:在资产配置方面,目前是加大股票端配置的好时机吗?最近市场情绪很好,是不是应该更谨慎?在这方面有哪些指标去参考?
吴任昊:首先我们要界定时间范围,如果以年为尺度来看,对于中国的居民部门,甚至包括很多资产管理机构而言,权益配置是有上升空间的,尤其对于居民部门来说上升的空间还是比较大的。从长期看,这是一个怎么上升权益配置的问题,而不是是否上升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