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研究 2020-07-17 23:18 的文章

瑞联新材外协厂商“忙”去关联 交易数据“对不

    《金证研》沪深资本组 无涯/研究员 映蔚 洪力/编审

    显示材料技术是5G终端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智能手机还是电视、电脑、车载显示屏,OLED显示屏都成为了主流趋势,而国内OLED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而自诩“国内OLED前端材料领域的主要企业之一”的西安瑞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联新材”)未来将如何“以察时变”,值得市场关注。

    反观其身后,瑞联新材的外协厂商“疑团重重”。其原关联外协厂商两度“卖身”摆脱关联方身份,价值涉嫌被“高估”;最后被另一外协厂商“接手”,涉嫌关联交易“非关联化”。除此之外,“神秘人”先后收购原关联外协厂商和关联前五客户,或“供销一体”。而瑞联新材撑起三家外协厂商超九成收入,外协厂商或“为其而生”;且其外协厂商环保频“踩红线”,其中是否存在外协加工规避环保处罚风险的嫌疑?不得而知。雪上加霜的是,瑞联新材与供应商之间采销数据频频“对不上”,信息披露或“漏洞百出”。

     

    一、原关联外协厂商“卖身”去关联,曾与客户受李晨控制

    在生产方面,瑞联新材采取了以自产为主,辅以外协加工方式来缓解自有产能的不足。

    据招股书,报告期内,即2017-2019年,瑞联新材存在五家外协生产商,分别为澄城县海泰电子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澄城海泰”)、山东瑞辰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瑞辰”)、山东盛华电子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盛华”)、河北凡克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北凡克”)、山西义诺电子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西义诺”)。

    据招股书及首轮问询函回复,2014年5月,自然人李晨收购山西义诺,成为山西义诺的实际控制人。2017年8月,李晨将所持山西义诺的股权悉数转让。

    据首轮问询函回复、签署日为2018年6月8日的创业板招股书(以下简称“2018年招股书”)及其股本演变情况说明,2012年12月至2014年6月,北京卓世恒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原名“卓世恒立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卓世有限”)系瑞联新材的第一大股东,而李晨于2014-2016年间担任卓世有限的执行董事、经理。

    因此可见,2014年5月至2017年8月期间,其外协厂商山西义诺与瑞联新材或存在关联关系。

    据招股书及首轮问询函回复,2017年9月,瑞联新材另一外协厂商山东瑞辰的实际控制人马立国,收购其原关联外协厂商山西义诺,山西义诺就此进入山东瑞辰体系,与山东瑞辰成为受同一实控人马立国控制的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据首轮问询函回复及第二轮问询函回复,瑞联新材称,2017年8月李晨转让予第三方山西义诺股权的价格,以及2017年9月山东瑞辰实控人马立国从第三方收购山西义诺的价格,均以彼时山西义诺2,800万元的整体估值而定,且交易价格均以山西义诺的净资产为参考。

    据市场监督管理局数据,2016-2017年,山西义诺的所有者权益分别仅为-1,222万元、-641万元。而2017年8月及9月,山西义诺两度被转让时,整体估值却高达2,800万元,令人匪夷所思。

    但是,围绕“神秘人”李晨的“轶事”,还未说完。

    据2018年招股书及新三板公开转让说明书,2014-2015年,关联方上海格瑞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格瑞”)分别为瑞联新材的第二大、第五大客户,瑞联新材对其的销售金额分别为2,184.23万元、2,382.79万元。

    根据招股书、2018年招股书及市场监督管理局数据,2015年3月,李晨从瑞联新材实控人之一、董事长刘晓春及副董事长高仁孝处受让上海格瑞100%股权,并担任执行董事、法人代表。2017年6月20日,上海格瑞注销。

    也就是说,2014年5月至2017年8月,李晨收购瑞联新材外协厂商山西义诺并成为其控股股东及实控人;2015年3月至2017年6月,李晨收购瑞联新材前五客户之一上海格瑞并成为其实控人及执行董事。即2015年3月至2017年6月期间,瑞联新材外协厂商山西义诺、前五客户之一上海格瑞均受李晨控制,且均为瑞联新材关联方,不仅存在“供销一体”之嫌,而且背后存在何种利益“安排”?不得而知。

    但原外协厂商山西义诺,背后的疑点并不止一处;且其他外协厂商,也存在诸多疑问待解。

     

    二、3家外协厂商或为“瑞联新材”而“生”,环保违规问题频“踩线”

    皮之不在,毛之焉附?包括山东瑞辰、山西义诺、澄城海泰在内的三家外协厂商,或“为”瑞联新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