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研究 2020-07-13 06:28 的文章

太火爆!新基金频遭疯抢,公募基金行业彻底炸锅!压力全来了

下半年开局基金销售火爆

公募积极引导长期投资

A股快速回暖,“爆款”基金频频亮相。近日,百亿级,甚至千亿体量的爆款新基金屡屡现身市场,而如何引领市场健康稳健发展,也成为市场关注的重点。

多位行业人士建言,在基金销售火爆的时间窗口,全行业更应该做好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和基金投教工作,在投资上做好大类资产配置,并结合产品封闭运作、基金投 顾等模式创新,维护投资者的长期利益。

权益类基金发行升温

行业坦言“压力山大”

7月份以来,A股市场明显出现回暖气氛,汇添富、鹏华、泓德基金等旗下新基金爆款迭出,鹏华旗下基金发行更是引来1300亿资金的追捧。不少基金公司在接受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时,也坦言感受到了市场的火爆。

鹏扬基金首席市场官宋扬表示,7月份以来,鹏扬基金无论正在首发募集的新基金鹏扬红利优选混合基金,还是进行持续营销的绩优老基金鹏扬景升混合基金,销量都较之前有明显提升。“确实感到受牛市氛围影响,投资者的风险投资偏好在上升,投资热情在提高。”

德邦基金也表示,在强烈的赚钱效应下,全行业都感受到了市场的火爆。然而,公司的基金营销策略暂未发生特别显著的变化,仍然坚持稳扎稳打,做好产品沟通和业绩服务。

也有部分公募坦言,感受到了“爆款基金”带来的销售压力。

华南一家大型公募市场部负责人告诉记者,基金行业内爆款基金频出,确实给没有爆款基金的公司造成了很大压力,基金行业短期内变得浮躁和焦虑。目前投资者认购热情较高,部分基金公司今年出现了多只百亿基金,没有百亿基金的公司在基金销售上存在不小压力。

在安信基金看来,爆款基金频出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随着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和收益率的降低,渠道端有大量到期资金需要产品对接;同时,资本市场的改革红利释放,公募基金赚钱效应明显等各种因素叠加,引发了今年以来的权益基金发行的升温。

不过,每一轮牛市都出现爆款基金增多的现象,但过去的“爆款基金魔咒”常常引发爆款产品业绩表现不如人意的担忧。

对此,华南上述大型公募市场部负责人认为,“爆款基金魔咒”与投资者教育缺失有关系,因为基金公司无法直接触达客户,银行在接触客户中,由于投资者教育义务缺失,在银行在佣金考核的压力,银行渠道就会鼓励投资者“赎旧买新”,鼓励资金涌入新基金。这就会导致投资者对新基金认购热情较高,可能会吸引很多投资者在高点入市,在后面的股市调整中产生亏损。

晨星基金分析师屈辰晨也表示,就A股市场牛短熊长的特性来看,成立在市场高点的基金因建仓成本较高,是存在较大的投资风险的。

屈辰晨举例说,“比如在2015年高点发行的部分产品以及一些追捧行业热点的主题行业基金,不仅在市场快速调整中出现了较大的回撤,并且有部分产品在成立之后几年的时间内仍无法转亏为盈,不仅伤害了投资者利益,还会让投资者对基金公司的专业投资能力存疑,甚至还折损了投资者对于整个公募行业的信心。”

打破“爆款基金魔咒”

公募建言在产品规模和长期业绩的平衡

如何打破“爆款基金魔咒”,让火爆的基金在规模和长期业绩上实现平衡,也成为各家基金公司在本轮市场喧嚣中的“冷思考”。

多位行业人士建言,在基金销售火爆的时间窗口,全行业更应该做好理性销售和长期投资,并通过产品封闭运作、基金投 顾等模式,为日益火爆的新基金发行市场“降降温”。

晨星基金屈辰晨表示,从长期发展的角度而言,投资者信任是基金公司长期发展的基石,基金公司在发展规模的同时也应兼顾投资能力和投资者体验,才能实现长期的健康发展。一方面,基金公司发行和营销产品时应结合考虑投资时点及自身的投管能力量力而行;另一方面,渠道和基金公司在营销行为中应关注投资者利益,通过投教来帮助投资者树立长期投资观以及合理的收益预期,并从适当性的角度推荐产品,以提升投资者体验。

屈辰晨说,“销售基金更多的还是应从适当性和投教的角度出发,让投资者更好地理解该资产类别及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在充分理解投资风险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合理的收益预期,并针对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以及投资期限,推荐合适其风险偏好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