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研究 2020-07-12 09:17 的文章

煤改气实施现状与经验 到底值不值得?

 2.3农村地区尚存在燃气取暖安全隐患

天然气以往主要在我国城市大规模应用,农村地区尚缺乏相关经验[5]。农村地区房屋相对分散,房屋结构差异较大,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一标准,这将给燃气管道铺设、燃气设施规范化安装带来较大困难,从而带来系列安全隐患。

  2.4售后服务保障体系尚待完善

一方面,在后期维护方面,针对安全巡检、抢修抢险、设备更换等环节,目前农村地区普遍存在服务不及时、收费不合理、维修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7]。另一方面,调研发现,农村清洁取暖改造由政府推动实施,当出现使用安全、设施维护方面的问题时,农户普遍习惯于向政府反映加以解决,而不是与设备经销商直接取得联系。这不仅会增添政府工作量,还会由于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而影响农户的清洁取暖体验,进而降低农户使用清洁取暖的积极性。

 3案例地区经验借鉴

本研究在清洁取暖财政补贴第一批、第二批试点城市中,分别从市级、县级层面选取河南省焦作市、河北省廊坊市大厂回族自治县作为研究案例,剖析两地在管理机制、资金补贴、安全保障、售后服务及宣传力度等方面的经验做法。焦作市位于河南省中西部,面积4071平方千米,能源消费结构以煤为主,污染防控形势严峻。截至2019年底,全市累计完成“煤改气”2.1万户;大厂回族自治县属于河北省廊坊市北三县之一,面积176平方千米,全域属平原地貌。截至2018年,大厂县先后对37002个农户实施“煤改气”,实现了全域居民生活及采暖无煤化。经调研发现,两地推动清洁取暖工作形成一系列经验做法。

 3.1健全改造管理机制

健全改造管理机制是清洁取暖改造工作稳步推进的重要基础,焦作市通过明确地方责任、完善过程管理、建立督导机制等做法,有力保障“煤改气”工作有序推进。具体做法是:

(1)明确地方责任。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负责人签订清洁取暖工作目标责任书,明确县(市)区政府主体责任,并将改造工作的进展及完成情况纳入各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各级政府、企业负责人政绩及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2)落实“任务分解—责任到人—奖惩考核”管理过程。由市政府下达各县(市)区政府清洁取暖工作任务目标,指导相关单位分领域制定针对性的工作措施,建立工作台账,明确时间节点及责任人,并制定奖惩制度,对各县(市)区政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3)建立督导机制。出台《关于建立“双替代”供暖工作督导机制的通知》,明确督导工作方式、内容、要求等相关事项,并抽调相关单位工作人员组成督导组,先后多次对全区域改造工作完成情况、补助资金使用情况等方面进行督导检查,定期通报。

 3.2做好惠民政策制定

先谋后动,政策周全,清洁取暖系统工程才能见实效。廊坊市大厂县制定了详细的政府补贴资金管理办法,将绝大部分建设费用纳入政府公共服务范畴。设备购置安装补贴方面,对于150平方米以内的改造户,财政给予8900元补贴;取暖运行补贴方面,对每户给予1元/m3的气价补贴,最高补贴1200元;对于低保户、特困户,额外给予1000元取暖补贴。本课题组调研发现,居民使用天然气做饭燃料成本与液化气相比大幅下降,使用天然气取暖燃料成本与煤炭相比成本略有上升。综合考虑炊事采暖成本,居民经济负担未增加,群众原本担心的“烧不起”问题并未出现。此外,一些生产加工户考虑能源价格因素,也开始将液化气改为天然气。

 3.3确保工程质量安全

工程质量是生命线、底线。为避免“豆腐渣”工程,不把民心工程变成老百姓的烦心工程,廊坊市大厂县采取如下措施:

(1)健全管理机制。县级成立燃气供热管理办公室,镇级成立城建管理办公室,并在乡镇层面成立“气代煤”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设置安监站。其中城建管理办公室专职从事燃气日常运行管理工作,制定燃气使用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监管方案和应急预案,确保日常运行有制度、突发应急有措施;安监站充分承担综合指挥协调任务,突出督导、监管及应急情况下的协调联动职能,主要开展日常监督检查、应急演练和业务培训、考核等工作。

(2)严把规划设计关。聘请第三方机构对原有的全县燃气专项规划进行细化设计,合理确定燃气管网和燃气基础设施规划;委托专业公司对燃气管网进行规划设计,做到全县一张图、各镇一张图、各村一张图、各户一张图,工程施工有规可依。

(3)严把材料检测关。质监部门分批次对材料进行检验,其中燃气炉具和燃气表均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