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油气发展研讨会——新时代油气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成功举办
2020年7月2日下午,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与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全球油气发展研讨会:新时代油气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成功举办。本次会议为线上内部会议,与会嘉宾就全球油气行业将面临怎样的危机与转折,该如何抓住机遇窗口期、面向未来提前布局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取得了丰硕成果,并达成共识。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严金明和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钱兴坤书记出席会议并分别发表开幕致辞。
严金明院长在致辞中表示,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和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两家国家高端智库以“全球油气发展研讨会”为契机,首次展开深度合作,这种形式对于开展国家高端智库的研究工作, 是一种新尝试。严金明强调,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使全球经济遭遇了严峻的挑战,原油价格出现了剧烈变动,这不仅说明疫情在深刻变革着全球政治、经济与社会,也折射出人类能源发展史进入了生产与消费的新时代。为此,人大国发院已举办了“史诗级油价大变局对全球地缘政治影响研讨会”、“绿色动能:经济复苏绿色化之路研讨会”和“绿色经济复苏:挑战或机遇研讨会”三场活动,此次会议是人大国发院对油气变局展开系列研讨的收官之作,与油气行业的专业智库中石油经研院合作必会收获满满。
钱兴坤书记表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按下了世界经济的暂停键,显著降低了全球油气需求,引发了市场的局部振荡,冲击了全球油气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疫情叠加中美贸易带来的高度不确定性,让各方对全球油气市场前景的担忧普遍增加,此次会议就是要试图解答全球油气行业可持续发展必须积极应对的各项考题。
会议围绕“后疫情时期全球油气产业链供应链演变趋势”、“新型能源安全观探讨”和“油气地缘政治与全球原油定价机制”三个议题展开讨论,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石油市场研究所所长戴家权,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姜学峰,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许勤华分别主持了三个议题的讨论。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国际能源与环境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旭担任会议总主持。
在议题一“后疫情时代全球油气产业链供应链演变趋势”的讨论中,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石油市场研究所所长戴家权指出,高度全球化是行业的显著特征,也要求了企业经营与业务的高度全球化。到2050年,全球供需区域不平衡较目前将进一步加剧,亚太地区仍将是未来全球石油需求的核心增长区,这也就要求全球供应链稳定性的进一步提高。中国油气行业已经形成了全产业链的开放格局,这为油气企业推进全球化布局,坚持全球化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原所长陈凤英认为,从国际经济关系来看,无论中美“脱钩”、“松钩”还是“重构”都会显著影响到国际能源产业、能源关系和能源地缘政治。在此趋势下,全球能源产业布局将呈现全球布局,地区生产,重点供应,亚洲将成为最关键的生产点,需要石油企业夯实在亚洲的产业链安全。产业链的科技化、低碳化、绿色化是未来趋势,这其中最大的挑战和机遇将是来自科技研发和人才的竞争。
IHS Markit下游资讯高级总监刘海全指出,反全球化浪潮、社会变革和能源企业的现金流短缺是当前能源行业最大的不确定性来源。区域化生物质燃料的加速发展、区域性炼油化工产品自给能力的提高和资本利用效力提高是未来石油行业的发展趋势。反全球化浪潮对能源行业的影响仍存在不确定性,未来发展方向仍需取决于全球化演变情况和项目发展的经济性。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能源经济室主任朱彤认为,中国经济转型和产品升级对高端化工产品提出了需求。疫情对全球产业链的冲击将主要体现在医疗产品、芯片科技等领域,对油气行业的影响相对较小。美国是全球油气市场的搅局者,将成为沙特和俄罗斯所主导的原油治理格局中的最大不确定性。中国、日本和韩国将成为重要的原油稳定需求者,中国可利用原油供应过剩的有利局面,加快原油从卖方市场向卖方市场转变,完善储备能力,并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