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动态 | 运动服饰行业深度报告:黄金赛道持续坚挺
通过与国际运动服饰行业发展历程的对比复盘,我们认为国内运动服饰行业趋于成熟,渗透率和人均消费持续提升下行业发展增速较快,空间较大。通过对行业的深度解析和与国内各服装细分赛道龙头的对比,我们认为运动服饰行业定位优势突出,产品的普适性高,面向客群基数大,单品牌天花板较高。
相比其他服饰细分赛道,运动服饰行业壁垒深且不断强化,在产品功能性、营销资源稀缺性和规模效应上均形成壁垒,龙头企业强者愈强,中小品牌主要通过差异化定位谋求发展。因此行业格局稳定,集中度持续提升,显著高于世界水平。
从各服装细分赛道龙头企业经营数据来看,运动服饰龙头安踏和李宁在营收规模、成长性、盈利水平、营运水平以及回报率等各方面表现优异。因此,运动服饰行业赛道优质,多重行业壁垒利好龙头企业发展,差异化竞争格局下当前高景气度有望维持。
发展历程对比:对标国际以观兴替,国内发展方兴日盛
国内发展方兴日盛,头部品牌地位稳健。中国的运动服饰行业起步于 1978 年,经过初步发展、高速成长,调整和整合升级多个阶段的发展,目前形成了以李宁、安踏、特步和 361 度为头部,多品牌发展的竞争格局。
◆ 1970s-2000s:生产为王,品牌初创。
◆ 2000s-2010s:快速发展,格局初具。
◆ 2010s-2014:行业调整,加速洗牌。
◆ 2015 年至今:强劲反弹,差异化布局。
国内运动服饰行业增速可观,人均花费和渗透率提升下空间仍然可期。近五年来,国内运动鞋服行业规模保持双位数增长,2019 年增速达 13.2%,高于世界运动鞋服行业规模增速 4%。运动鞋服渗透率增长与此对应,我国运动鞋服渗透率在 2007 年时仅有 8%,随着居民健康意识不断强化及锻炼人数的增多,运动鞋服需求不断提升,同时运动细分领域在国内的发展也推动着运动鞋服行业的发展,
因此,运动鞋服渗透率总体呈上升趋势,2019 年渗透率提升至12%。对标海外成熟市场,我国人均运动服饰消费和渗透率仍然较低,人均消费约为美国市场的 1/12,低于全球人均 44.7 美元,渗透率亦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19%)。
随着我国体育产业的不断发展,人均消费和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且提升空间较大,国内运动服饰行业发展有望保持快速发展,行业提升空间较大。
通过与国际运动服饰行业发展历程的对比复盘,我们认为国内运动服饰行业趋于成熟,龙头企业积极对标国际名牌深耕核心因素,并发展出具有特色的多元发展路线,品牌矩阵打造、借势国潮深耕品牌、差异化定位、深耕渠道等或为行业增长点,行业发展空间可期,增速有望持续良好。
细分赛道对比:多重优势筑壁垒,锋芒已露出巨头
对比国内其他细分服饰行业的发展情况,我们认为运动服饰行业具有客群基数大、壁垒深、竞争格局差异化等特点,运动服饰龙头品牌各项财务指标表现优秀,为服装行业优质赛道。
全民运动兴起,运动服饰行业定位优势突出,增速高于其他赛道,服装市场份额稳步提升。根据《中国体育用品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运动服饰行业增速高于 10%,占整体服饰的比重稳步提升。疫情过后健康意识有望强化,行业需求或将引来反弹,运动服饰为服装市场优质投资赛道。
运动服饰行业产品普适性高,大基数客户群体助力单品牌做大做强。运动休闲的新趋势下,运动服饰凭借较高的舒适性进入日常生活。因此,运动鞋服行业突破了其他赛道单品牌性别、年龄、风格、消费场景的限制,客户群体基数较大。
全民运动的观念将进一步提升运动鞋服行业的潜在客群人数。由于运动鞋服行业产品具有高普适性,受性别、年龄、场景的限制较小,单品牌天花板较高。叠加运动潮流的兴起,我国客户基础持续扩大,运动品牌规模持续扩张可期。
多重行业壁垒不断深化,高集中度下大市值诞生大市值公司。运动服饰行业因产品的功能属性和营销资源的稀缺属性使得行业壁垒较高,集中度持续提升。随着各品牌的竞争和行业洗牌,头部品牌不断加深壁垒,规模稳步扩大。
◆ 壁垒一:技术驱动产品升级,形成产品功能性壁垒。
◆ 壁垒二:营销资源稀缺,集中头部提高壁垒。
◆ 壁垒三:产业链各环节均已形成龙头,头部品牌合作且话语权高,规模效应凸显构建行业壁垒。
下游渠道方面,因国内品牌具备本土化优势主要采取区域经销的模式,前期凭借经销渠道快速扩充门店抢占市场,形成规模效应。目前渠道趋于精细化管理,打通数字化运营,专注提升店效。行业内龙头资源优势从品牌端延伸至产业链上下游,国际品牌与上下游龙头携手构筑壁垒,国内品牌凭借本土优势和地缘优势规模迅速扩大形成规模优势,加深行业壁垒。
行业参与者众多,实现价格带、消费场景的多元覆盖。